高级人力资源师一级教材大纲2014年分析报告.doc

高级人力资源师一级教材大纲2014年分析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学习要求说明:★表示明确;表示掌握;表示理解) 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A、战略性人力资源内涵:1、代表了现在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2、是对人力资源战略进行系统化管理的过程;3、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更高阶段; 4、对企业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直线主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P2) B、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时期:1、经验管理时期:要求劳动者“奴隶般地服从并满足”更加专业化、复杂化和精细化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要求。代表人物是罗伯 特·欧文,他最早创建了工作绩效评价系统,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2、科学管理时期:代表人物是:是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其倡导“动 作与时间”研究理论,开创了现代劳动定额学以及工业工程学的先河;3、现代管理时期:以哈佛大学梅奥著名的霍桑试验为基础,提出员工是“社会人”,企 业中存在“非正式的组织”理论和“行为科学”这以新的名称。其他还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 战略性人力资 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 源管理基本特征 (P7) —Y 理论等等。//同时美国人力资源专家韦恩·卡肖认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因素有:1)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更新,对劳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以及企业 劳动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劳资双方关系的紧张与自由劳资谈判的出现; 3)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4)芒斯特伯格创立了早期工业心理学;5)美 国文官委员会的建立所带来的政府人事活动;6)人事专家以及由这些专家组成的人事部门出现;7)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论;8)社会劳动立法及法庭的判例。 (P25) C、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1、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迅速发展的阶段,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到 50 年代后期;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替代传统人事管理 的阶段,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到 70 年代。主要表现在:1)人事管理范围扩大;2)各级直线主管也必须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源运作效 果全面负责;3)人事管理不仅对内部员工负责,也必须对外部的社会和政府负责;4)雇主开始接受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观念;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由初阶 向高阶发展的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1、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由多方面多层次的规划组成的; 2、集当代多学科、多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一身。分五种理论: 1)一般系统理论:员工知识技能是“投入”,员工的行为是“转换”,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是“产出”; 2)行为角色理论;3)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 4)交易成本理论;5)资源基础理论:提倡 3P(岗位、绩效和报酬)的管理模式。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包括: 1)组织性质的转变:人事部门转变为可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表现和绩效的重要决策部门,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和直线主管部门的重要 支持系统; 2)管理角色的转变(见图一); 3)管理职能的转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经营性和战略性的双重职能; 4)管理模式的转变:从交易性实务管理到方向性战略管理的转变。交易性实务管理强调:“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做好事情”,而方向性战略管理强调 “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1 图一:管理角色的转变 战略伙伴 对战略进行结合并实施 管理作业程序 行政管理的专家 构建人力资源基础 员工薪酬设计与组织绩效评估  变革的代理人 员工培训与技能开发的推动者 管理对象:人员 是员工的领跑者 了解员工需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衡量标准 特点:  1、基础工作的健全程度;2、组织系统的完善程度;3、领导观念的更新程度;4、综合管理的创新程度;5、管理活动的精确程度; 企业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 策略 1、目标性:体现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的要求。是六种基本要素综合平衡的结果:1)获利程度;2)产出能力;3)竞争地位;4)技术水平;5)员工发展;6) 社会责任。2、全局性。3、计划性。4、长远性。5、纲领性。6、应变性 定义:它是企业对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以及各种相关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全局利益和发展目标出发,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 高和发展所作出的总体预测、决策和安排。P15 特点:一是它的精神性二是它的可变性、可调性。 意义:1、有利于使企业明确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即哪一项工作是真正值得投入,需要密切关注的; 2、有利于界定人力资源的生存环境和活动空间; 3、有利于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以及相关政策的合理定位; 4、有利于保持企业人力资源长期的竞争优势; 5、有利于增强领导者的战略意识,人力资源战略的确定是企业领导者的天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