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 救 护 理 学 Emergency Nursing 第一章 绪 论 急诊医学:是研究和处理急性危重病症和急性创伤的基本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及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门科学。 急救医学:是为抢救生命、改善病情和预防并发症所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抢救措施; 急救护理学:是针对各种急危重症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学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60年代,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 §1~1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一、院外急救 院外急救: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⒈呼救----120 ⒉现场救护: ⑴先“抢”后救 ⑵先救后治 ⑶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⑷保留离断肢体 ⒊途中监护记录 ⒋运送 二、急诊科救治 三危重病救护——ICU ⒈危重患者的监护治疗; ⒉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 ⒊ICU的技术;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五、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 §1~2 急诊医疗体系(EMSS) 一院外急救中心设置原则 1.数量 2.地点 3.基本建筑设置 4.基本设备 二分中心(站)设置原则 三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 四急救车随车医护人员、驾驶员配置原则 五急救半径与反应时间要求 三、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 ★城市医疗救护网:是在城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下、实施急救的专业组织。 急救站(中心)→急诊科(室)→基层卫生组织; ㈠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 ㈡医院急诊科(室)的任务 ㈢卫生院、红十字卫生站等组织的任务 四、急诊医疗体系管理(自学) ㈠急诊医疗的组织体系 ㈡急诊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⒈最初目击者 ⒉急救医护人员 ⒊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 ㈢建立急诊医疗通迅网络; ㈣改善城市救护站的条件,改变救护车只作运送工具的状况; ㈤加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提高急诊科的应 急能力; 【学习目标】 1.掌握:(1)院前急救,急救半径,反应时间的基本概念; (2)现场救护的检伤与分类; (3)院前急救护理内容。 2.熟悉:院前急救的原则; 3.了解:院前急救的任务及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学习重点】 1.现场救护的检伤与分类; 2.院前急救护理内容。 第三节急救护理学的教与学 一急救护理学科的特点 1.随机性大、可控性小 2.病种复杂、具有多学科性 3.口头遗嘱多 4.技能要求高 5.严格无菌观念和隔离观念 6.涉法及暴力事件多 7.身心素质要求高 学好急救护理学的要求 1、培养应急、急救意识 2、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技能 3、具有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 4、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5、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 6、掌握急救护理新信息 7、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第二章 院外急救 广义: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狭义: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医疗活动 区别:有否公众参与 §2~1 概 述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㈠从医疗角度:院外急救是整个EMSS的子系统,是急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 严重创伤伤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 ㈡从社会救灾角度: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应急 防御功能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院外急救的任务 ㈠平时对呼救者的院前急救 ⑴危重(急救)患者:挽救生命或维持其生命体征; ⑵急症患者:稳定病情,减轻痛苦;避免并发症。 ㈡灾害战争或事故时对遇难者的院前急 ㈢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㈣通迅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㈤普及急救知识 ☆四、院外急救的特点 ⒈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⒉时间紧急; ⒊流动性大; ⒋急救环境条件差; ⒌病种多样复杂; ⒍以对症治疗为主; ⒎体力强度大; ☆五、院外急救的原则 ㈠先复苏后固定; ㈡先止血后包扎; ㈢先重伤后轻伤; ㈣先救治后运送; ㈤急救与呼救并重; ㈥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急救者越早接近伤病员,急救时间越短,存活率越高 最佳急救期:<12h; 较佳急救期:12~24 h; 延期急救期:>24h; 急救指挥系统网络化管理 ㈠;我国城市院外急救模式 ⒈广州模式: 指挥中心→区域→医院专科; ⒉重庆模式: 以一家综合性医院为主; ⒊上海模式: 指挥中心(站)→分站→医院; ⒋北京模式: 急救中心→院外急救科→急诊室→ICU 附图1:急救一体化流程 指挥系统 急救中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装调技术》电子教案 模块五 整机调试与运行任务一 齿轮啮合齿侧间隙的检测与调整.doc VIP
- 青花瓷 完美演奏版 周杰伦 钢琴谱 数字 简谱.pdf VIP
- 第38届物理竞赛决赛实验考试答题纸 .pdf VIP
- 现代医药物流交易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生物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养生馆卫生管理制度(3篇).docx
- 健康管理师课件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ppt VIP
- JBT 4333.4-2013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第4部分:隔膜滤板.pdf VIP
- 电信反诈骗演讲稿模板5篇.docx VIP
-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与应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