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看见后索的V字征,及反兔儿征。 T1WI矢状位示上段颈髓轻度膨大,T2WI示C1-5节段脊髓后方可见连续性的条形高信号 女性,76岁,双手无力1月余。家人述,体重减轻有20斤。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神清,构音正常,精神智能正常,步态正常,无平衡障碍,右手握力弱,屈伸腕肌力正常,上臂肌力正常。双腕部叩击(-),无明显感觉障碍。双Hoffmann征(-),右手力弱。无贫血貌。 头颅CT:老年性改变。 开出检查:颈段脊髓MRI:见下。 再开出检查:胸片、腹部及盆腔B超、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血糖、甲功五项、肿瘤系列等。 C2-5节段颈髓后面带状长T1长T2信号,断层可见类圆形长T2信号 病变主要位于后索,其范围较长,超过4个椎体,临床上有贫血 应用VitB12后临床症状消失,血清VitB12浓度恢复正常,电生理及MRI检查均有明显改善。 VitB12治疗的同时及早补充叶酸、铁剂、营养支持和针刺理疗及康复等综合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激素实验性治疗无效。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病因及发病机制 MRI表现 小结 脊髓内部结构 灰质 脊髓前角 脊髓后角 脊髓侧角 白质 皮质脊髓束 脊髓丘脑束 薄束楔束 概念 由于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障碍导致体内含量不足而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变性 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等 临床表现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性神经病变,常伴有贫血的临床征象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维生素B12缺乏 发病机制: 维生素B12是DNA和RNA合成时必需的辅酶,也是维持髓鞘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一种辅酶,若缺乏则导致核蛋白的合成不足,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甲基化,造成髓鞘脱失、轴突变性 病因发病机制 维生素B12 核蛋白 合成及 髓鞘形 成 缺乏 髓鞘合 成障碍 脊髓后 索\侧 索病变 精神症状 参与血 红蛋白 合成 恶性贫血 日需求量仅1~2μg 与胃底腺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成稳定复合物, 方可在回肠远端吸收 胃大部切除术后 大量酗酒伴萎缩性胃炎 先天性内因子分泌缺陷 叶酸缺乏 小肠原发性吸收不良 回肠切除 血液运钴胺蛋白缺乏 病理 病变主要在脊髓的后索和锥体束 严重时大脑白质、视神经和周围神经受累 脊髓切面显示白质脱髓鞘样改变 镜下可见髓鞘肿胀,空泡形成,及轴突变性 临床特点 中年以后起病,男女无明显差别 早期有贫血、倦怠、腹泻和舌炎等病史 血清维生素B12减低,常在神经症状前出现 典型表现: 双下肢深感觉缺失 感觉性共济失调 痉挛性截瘫 周围神经病变 MRI表现 病变常累及上胸段脊髓和下颈段脊髓 病变主要在脊髓的后索和锥体束 病变部位呈条形点片状病灶,T1低信号,T2高信号 横切位T2表现为对称性斑点状高信号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典型MRI表现:“倒V字征”或“反兔耳征” 小结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加强饮食指导可以明显改善本病的预后 。但若不及时治疗,病变两三年后会逐渐加重并死亡。 鉴别诊断 (1)脊髓多发性硬化(MS): 女性多见,自身免疫性 疾病, 为脱髓鞘病变, MR示髓内多发长条状 T 2 WI高信号,3个椎体, 分布无对称趋势, 脊髓无明显增粗, 而活动期Gd-DTPA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应用 激素治疗有效, 临床病史反复。 (2)急性脊髓炎: 主要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继而导致的中枢系统脱髓鞘, 发病年龄低, 儿童、 青年多见。典型病灶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 且病变区脊髓肿胀明显, 边缘模糊, 增强后病灶呈轻度小斑片状强化。起病急且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 消化道感染前驱症状或疫苗接种史。 (3)视神经脊髓炎:累及灰质,水通道蛋白-4,3个椎体,即使治疗后病变会残留。 预后不好,合并视神经炎。部分脑内有病灶。 能看见后索的V字征,及反兔儿征。 T1WI矢状位示上段颈髓轻度膨大,T2WI示C1-5节段脊髓后方可见连续性的条形高信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