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悠久的白洋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历史悠久的白洋淀.doc

关于历史悠久的白洋淀  一、古白洋淀的形成与演变 古白洋淀,是指历史上完全受自然因素影响变化时期的白洋淀水域。 根据《白洋淀国土经济初步研究》一书,古白洋淀位于新生代以来由于差异性断陷下沉所形成的冀中凹陷之中。 到新生代新三纪,冀中凹陷趋于填平,形成古白洋淀——文安洼古湖盆区。新生代第四纪,发源太行山的河系,在太行山东麓形成了冲积扇,低洼地带形成洼淀。随着气候变化,海水入浸,古白洋淀水域时而扩张,时而收缩。在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的全新世,白洋淀又经历了一次兴起、扩张与收缩的演变过程。即在距今10000~7500年的早全新世后期,原已干涸的白洋淀再度兴起。在距今7500~2500年的中全新世期间,河北平原东部发生海浸,海面上升,河流排水不畅。同时,气候潮湿多雨,河水增加,从而使白洋淀水域,扩张到全新世以来的最大范围。北起永清、霸县、雄县、容城,西至保定、清苑、望都、定县,南至安国、博野、肃宁、河间,东面与古文安洼水域相连。到距今2500年开始的晚全新世,气候转向干旱,雨量变小,白洋淀水变浅,水域范围收缩,局部干涸,水域连片的古白洋淀逐步解体。有些学者认为,古白洋淀的退缩解体还与古黄河在商(殷)、周时期曾长期流经白洋淀区域,由接近潴龙河、大清河一线至天津入海有关系。晚全新世,古白洋淀退缩解体,正值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燕长城”即位于徐水、白洋淀边缘至雄县一线。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在退缩的白洋淀边置县有鄚(今任丘市鄚州镇)、阿陵(任丘市陵城)、高阳等。 白洋淀解体后形成若干淀泊。随着历史的发展,古籍中对白洋淀区域的淀泊有了文字记载。 西晋左思(约公元250~305年)在《魏都赋》中有“‘鸳鸯交谷’,‘虎涧龙山’,‘掘鲤之淀’,‘盖节之渊’……”。文中的掘鲤淀,唐代李善注,“在河间莫县之西”,位置相当于今白洋淀。 北魏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年)在《水经注》易水篇中记述,“易水又东,渥水注之,其水上承二陂于容城县南,谓之大渥淀小渥淀,水南流注易水”。据有关资料认为,大渥淀和小渥淀即大殷淀和殷家淀(清·乾隆《新安县志》),亦即今大王淀和小王淀,是白洋淀水域的两个洼淀(《海河今昔纪要》)。 二、汉末至民国时期的白洋淀 东汉以后白洋淀的变化,受着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东汉末年曹操为了统一北方,出于军需运输的需要,开凿了白沟水渠、平虏渠,利漕渠、白马渠、鲁口渠,使“清、淇、漳、洹、滱、易、涞、濡、沽、滹沱,同归于海”,形成今海河水系,对白洋淀水域变化有一定影响。 隋统一了全国,为了沟通南北水道,修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南抵余杭(今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的大运河。但永济渠(今南运河)的开挖,使发源于太行山的河流洪水排泄受阻,造成河道中下游决口漫溢,低洼处积水为淀泊。《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莫有九十九淀”即今白洋淀等泊。 北宋,为了抗御契丹的侵扰,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采取“导水实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的办法,开河引水与淀泊相连,形成了一道西起保州西北沈远泊(今满城东北),东至天津海边“泥沽海口”800里的屯田防线。这条防线“深不可以舟行,浅不可以徒涉”,既限制了辽(契丹)骑奔驰,又有利农业的发展。白洋淀是这条防线中的一段,据《宋史·河渠志》记载,“东南起保安(应为保定,今文安县新镇)军,西北雄州,合百家淀,黑羊淀、小莲花淀为一水,衡广六十里,纵二十五里或十里,其深八尺或九尺。东起雄州,西至顺安军、合大莲花淀、洛阳淀、牛横淀、康池淀、畴起、白羊淀为一水,衡广七十里,纵三十里或四十五里,其深一丈或六尺或七尺”。文中的“白羊淀”即“白洋淀”。随着屯田防线的形成,沿线引水灌溉,开辟了稻田。 北宋,白洋淀边州县,为防御穿淀河流洪水为害,相继在白洋淀边筑堤。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任丘在白洋淀水域东侧筑堤。白洋淀北侧,安州城北,易水河畔筑有古堤。白洋淀开始有堤防环绕。 2.白洋淀旅游 元、明两代定都北京。封建帝王为修建宫殿大肆砍伐太行山林木,破坏了唐、宋时期茂密的森林植被,造成山区水土流失。发源于太行山的河流,下游河道淤塞,洼淀淤积、退缩,以致湮废。地处唐河、沙河下游的白洋淀,在明·弘治元年(1488年)之前已淤成平地,“地可耕而实,中央为牧马场”(《新安县志》)。到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杨村一河决入,始成泽国”(《大清一统志》)。杨村河即今潴龙河。明代唐河流至蠡县境内,称杨村河。原经蠡县洪善堡村南,东流入河间,正德十二年自蔺家圈口北决,经刘氏(今留史)、玉田、绪口,过高阳、安新,入白洋淀,使白洋淀再度成为积水淀泊。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工部郎中徐元祉受命赈灾,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