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高产栽培管理 水稻各生育期栽培管理技术 秧苗期 分蘖期 拔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成熟期 秧苗期 前期准备 灌溉 施肥 病害 虫害 草害 一、前期准备 种子选种与处理 1) 种子精选 : 水稻种子浸种前,应将种子翻晒 1-2 天 , 以增强种子活性 , 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在晒种时须注意的是杂交稻种子有的内外颖闭合不是太紧密,因此,不宜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时间过长,尤其是不宜在水泥地上晒种。种子 用比重为 1.05的盐水选种, 以去掉不饱满的种子,盐水选种 后用清水洗净种子。经种子精选以达到秧苗生长一致。 2 ) 种子处理 :为防治水稻恶苗病等病害,种子须用药剂处理。种子用强氯精、浸种灵、 401 等药剂浸种。药剂浸种根据药剂类型一般浸种 1 天。浸种时间根据品种类型和温度确定,常规粳稻一般浸种 48-72 小时,常规籼稻浸种 48 小时左右,杂交籼稻一般在 24 小时左右。 3) 催芽 :控制一定的温度、水分,使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提早发芽的一种措施。水稻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是 28℃ ~ 32℃ 。采用保温方法进行催芽,在破胸前可在 32℃ 温度下催芽,破胸后保持在 28℃ 左右催芽。催芽的过程中须保证适宜水分,特别是破胸以后,须常浇水,防止根系生长过长,达到谷芽整齐一致。当根长达到谷粒长,芽长达到半谷粒长时,即可播种。 适时播种 以最佳抽穗期为目标,根据不同品种特性、育秧及移栽方法和当地种植习惯,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单季中稻以 5 月 15-20 日左右播种, 6 月 5-15 日左右移栽,秧龄 25 天左右。 并根据稻作环境和育秧条件,当地习惯选择不同育秧方式,如旱育秧、半旱育秧等。并 根据育秧方式确定播种量。 1)旱育秧 播种前选择肥沃、疏松、背风向阳、排水方便、弱酸性至中性的菜园地或旱地做旱育苗床,畦面精翻、细耕整平。苗床要求土层细碎、松软、平整、肥沃。播种前 1-2天施壮秧剂和基肥于表土层中,并与表土混合,浇足底墒水。苗床的宽度可根据秧田排水条件方便操作等因素确定,一般在1.0 -1.2m ,沟宽 30cm ,沟深 20cm 。旱育中小苗移栽,播种量每平米 120~250克,大中苗播种量每平米 100克 。播种要均匀, 播后均匀覆一层过筛疏松细土,以不见芽谷为度,一般 0.5cm 左右。然后,将表土压实,使芽谷与土壤密接。然后,根据当地杂草类型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喷施除草剂封杀杂草。可以根据需要搭架盖膜。出苗前保温保湿,土不干白不喷水,促进秧苗根系下扎和地上部健壮生长。齐苗到一叶一心调温控湿,膜内温度控制在 25℃ 以内。 2)半旱育秧 播种前约 1周做秧板,秧田经翻耕、耙平起沟作秧板。秧板一般宽1.4 -1.6m ,沟宽 30cm 。 播种量不宜过高,一般播量 7 -10公斤 /亩,本田用种量 0.6 -0.8kg /亩,秧本比约10-12。选择适宜播种期,在播种前1天,将秧板水排去,只留沟底水,第二天即可播种。将已催芽的芽谷均匀的播到秧板上。播种后用塌谷板或泥锹等工具塌谷,以塌谷后不见芽谷为度。 肥水管理 灌溉 样板做好后,灌水上秧板,然后喷丁草胺除草剂封杀稻田杂草,秧板上水 5 -6cm ,保持 4-5天后排水待播种。秧苗至2叶1心期前保持半沟到沟底水,2叶1心期灌浅水层,并保持秧板水层至移栽。期间不要让秧板脱水,不然造成秧苗根系下扎,拔秧困难,伤秧严重。 施肥 秧田亩用 20公斤 复合肥( N:P2 O5 :KO2为15:15:15)作基肥,撒施于毛秧板。使肥料与表土混合,然后耥平。2叶1心期亩用 5公斤 尿素促分蘖,随后视苗情再亩施 5公斤 左右尿素促平衡,移栽前 3-4天亩用8 -10kg 尿素作起身肥,促进根系生长和栽后返青。 水稻的病害 水稻烂秧 水稻烂秧 是种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纯属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病害,传染性烂秧主要有青枯病立枯病。多由不良环境导致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丝核菌等弱性寄生菌为而害引起的病害,一般大面积烂芽和死苗多属于传染性病害。 烂种是指种谷落田后,不发芽就腐烂,产生原因主要是稻谷丧失发芽力,谷种不能发芽;烂芽是指芽谷落田后,未转青就死亡,主要是秧田水分控制不当、芽谷落田后深水淹灌、芽鞘徒长、根不入泥、头重脚轻、翻根倒芽、变成“跷脚”,导致芽谷生活力衰弱易被病菌侵入,引起烂芽。死苗有黄枯和青枯两种,一般黄枯死苗常发生在 2 叶期,以缩脚秧苗较多,秧苗在低温下缓缓受害,引起体内新陈代谢活动紊乱,结果从老叶到嫩叶,逐渐变黄褐色枯死,称“剥皮死”。其秧苗基部多为病菌寄生而腐烂,拔秧时根部容易脱离。青枯死苗多发生在 3 叶期,秧苗受低温影响,根系衰弱而被腐霉菌侵害,暴晴后未及时灌水,加剧秧苗生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