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权与妻家书透露关心女儿:不要冷着我俩的小宝贝.doc
本报记者 钱好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费孝通、季羡林、任继愈、孙轶青、王世襄等46位文化名人发起倡议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也恰好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九一八”事变起,在长达14年的抗战烽火中,家书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无论是在战乱中失业、流落他乡的普通百姓,还是在沙场上奋战、浴血杀敌的抗日将士,他们给家人写下的一封封信件,都从个人的视角记录下战争中的体验和情感,还原出更为丰满、鲜活的历史图景,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化意义。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时刻,每封家书中写下的那份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也自然而又坚定地道出了军民万众一心,对抗外侮、保家卫国的理由。
通过“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搜集、出版和展览,海内外上百封抗战时期的家书得以浮出水面,其中既展露了左权、吉鸿昌等英雄人物在生活中鲜为人知的温情一面,也收录了普通民众对侵华日军的控诉和抗争的决心。“作为抗战时代的见证者、亲历者,写信人的视角,在一般史书中很难见到。”“抢救民间家书项目”负责人张丁告诉记者。
重读抗战家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民族抗争中每一个个体的经历、思想的重新发掘。本报特别刊登其中部分抗战家书及相关背景,以还原那些被尘封的人、事和情怀。
左权:别时容易见时难
对于2岁时父亲就牺牲的左太北来说,左权一直是个“没有直接印象”的抗日英雄。她只能从为数不多的照片中获知父亲的形象,其中大部分照片里,左权都很严肃,嘴唇紧闭。“父亲迄今只留下4张带笑的照片,第一张就是抱着我的父女照,还有一张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合影照,其他两张是父亲蹲在花盆前,父亲曾在给母亲的信中解释说母亲名字里有兰,‘看到花儿就想到我的兰’,所以就笑了。”左太北曾对媒体回忆说。
关于父亲的故事,母亲刘志兰多年未对左太北说过。直到1982年,已经42岁的左太北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一摞信件,都是父亲当年所写。刘志兰附信写道:“你爸爸给我的11封信饱含深厚的爱及对团聚的渴望。信中几个地方都提到我们的感情是很深的,体会到爱与被爱的幸福。如果没有1942年5月的麻田之恨,日寇投降后,我们一家会很美满的……如果说留遗产的话,这11封家书就算留给你的遗产了。”除了左权给母亲和叔叔的两封信写于1937年外,其余都写于1939年与刘志兰新婚后至1942年5月壮烈殉国之间。这些家书让左太北首次走近了父亲的内心世界。
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对日军的恶行愤慨不已:“亡国奴的确不好当,在被日寇占领的区域内,日本人大肆屠杀,奸淫掳抢,烧房子……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给妻子写信期间,正值百团大战前后,日军对八路军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敌人的残酷仍然如故,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因为毒伤,老百姓很死了一些人,伤的很多。女县长刘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皮肤掉了三分之二,幸而医治较早,大概可以不死了,其痛苦之极也可想而知。”太行山抗日根据地遇上干旱,战士极缺粮草,但是左权用乐观的笔触给家人以安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
除了对战场情况的记录,信中还透露出左权对爱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尤其是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两地分别的女儿,更是字里行间都凝结着慈爱之情。“太北身体好吗?没有病吗?长大些了没有?更活泼了没有?方便时请一一告我。”“记得太北小家伙是很怕冷的,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不要忘记教育小太北学会喊爸爸,慢慢地给她懂得,她的爸爸在遥远的华北与日寇战斗着。”他写到曾托战友给女儿带去花布、毛线,托人做的小衣服等,但是“听说过封锁线时都丢掉了,可惜那几张布还不坏,也还好看,想着你替小太北做成衣服后,满可给小家伙漂亮一下,都丢掉了,这怪不得做爸爸的,只是小家伙运气太不好了”,轻松的文字中不仅饱含爱意,而且对于衣服丢失一事,也透露出达观的性情。
但正是对家庭有如此深厚的眷恋之情的左权,在5月20日最后一封信中也写下了这样的话:“重复说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这里的“处理”,很可能指送人寄养,左权此时已经感到自己处境的危险——25日,为了掩护八路军总部安全转移,他在十字岭壮烈牺牲。
左太北在2002年主编出版《左权将军家书》,公开了这11封信的内容。在得知“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后,左太北非常支持,并向组委会赠送了《左权将军家书》。
人物小传
左权,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