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风道骨和琴韵诗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仙风道骨和琴韵诗心.doc

——苏轼、黄庭坚与唐琴“九霄环佩” ? 内容提要 本文依据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唐琴“九霄环佩”的文化内蕴进行了深入的开掘,从而证明它是集音乐、诗歌和书法之高度成就于一身的艺术典范,是无价的民族文化瑰宝。在论证过程中,本文还考证了该琴的琴主及其与道教文化的关系,并重点考释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和黄庭坚的题诗。 ? ? 关键词 九霄环佩??雷琴??道教??音乐??诗歌??书法??苏轼??黄庭坚 ? ? 1037—1101)和黄庭坚(1045—1105)的题诗。 一 乐声在《中国乐器博物馆》一书中对“九霄环佩”(如图一、图二所示)作了如下描述: 1.?????? 伏羲式。桐木面,杉木底,琴面浑厚呈半椭圆形,项、腰作圆棱。长124.5厘米、肩宽20.5厘米、尾宽15.5厘米、厚6.5厘米。盛唐制品。原黑色漆,今为紫栗壳色漆。琴面为小蛇腹间牛毛断纹,琴底为大小蛇腹断纹。龙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四字,池左刻“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十字,右刻“泠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十字。琴足上方刻“蔼蔼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廉新燕语,苍海老龙吟。苏轼记”二十三字。琴腹纳音左侧刻楷书“开元癸丑三年斫”七字。此琴为公元715年西蜀雷霄所制,造型古朴凝重,音色柔美悦耳,九德兼备,为传世唐琴之最。自清末以来为琴家所仰慕,誉为稀世珍宝。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1]。 ? 图一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唐琴“九霄環珮” 图二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唐琴“九霄環珮” ? “诗梦斋”为清末北京著名古琴家叶赫那拉·佛尼音布(1863—1937)的别号,“泠然希太古”五字也是他题刻的(如图三、图五“九霄环佩”局部特写所示),可能取意于元人胡布(生卒年不详)《示同志张仲文》一诗:“不逢鸿荒世,仰希太古民。”[2] ? 图三“九霄環珮”局部 ? “九霄环佩”是著名的唐代雷琴中的极品,号称“鼎鼎唐物”。但“九霄环佩”并非故宫这一藏品的专有之名,而是某一类雷琴的通名(详见下文)。而所谓“九霄”、“环佩”,都是明代正统《道藏》中常见的物语,故此种雷琴之雅名实寄寓着神仙家出尘绝世的思想。在古代诗文中,“环佩”通常是女性神仙的饰物。刘宋刘敬叔(生卒年不详)《异苑》卷六: 刘元字幼祖,少与武帝善而轻何无忌,遂不相得,乃去游吴郡虎邱山,心欲留焉。夜临风长啸。对月鼔琴于剑池上。忽闻环佩音:一女子衣紫罗之衣,垂钿带,谓元曰:“吴王爱女,愿来相访。”元曰:“吴王爱女,岂非韩重妻紫玉耶?”遂与元偕行,谓元曰:“闻君与刘裕相得,裕是王者,然与何无忌不美,此人恐为君患。若北还仕魏,朝官亦不减牧伯。”言讫忽不见。乃在一大陵松树下,约去虎邱三里许。元乃北去仕魏,累官青州刺史。 长啸是神仙家的秘术[3],古代的幽人逸士在鼓琴的同时,也常常伴以长啸之声。晋郭璞(276—324)《游仙诗》其三:“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4]唐王维(701—761)《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5]刘元在剑池之上鼔琴长啸,使神女紫玉受到了感动,故而现身在他面前,并为他的未来发展巧妙安排。而在朦胧的月夜里,紫玉罗衣上的环佩之音,似乎格外悦耳,格外动听。又如清厉鹗(1692—1752)《宋诗纪事》卷八十三宋唐公佐(生卒年不详)《三洲岩》诗: 峒里光阴经几春,峒前苍木垂千寻。不知空谷当年事,谁识庞眉处士心。残月照人吞远徼,晩风吹梦入幽岑。我来须访神仙宅,好听云端环佩音。 明秦王朱诚泳(1458—1498)《小鸣稿》卷三《女仙图》诗: 碧桃花外飞青鸟,金母麟车踏瑶草。御书有约会麻姑,弱流遥望蓬莱岛。天风飒飒吹霓裳,九霄环佩声琅琅。…… 以及明黄佐(1490—1566)《泰泉集》卷八《中秋白莲沼上见月》诗: 穆穆金波照玉泉,人间天上共婵娟。云移宝鉴初离匣,风定骊珠正在渊。万里河山看桂阙,九霄环佩听娥仙。芙蓉不为烟霜老,更觉光辉异昔年。 “环佩”都与人们对道家神仙的想象分不开。至于“九霄”高处,就更是神仙家们追寻、向往的极乐胜境了。 由于“九霄环佩”在古代流传广泛,所以我们可以在许多文献中看到这种雷琴的雅名。如元陶宗仪(1329—1421?)《说郛》卷二十七下称:“吴琚节使蓄雷氏琴,号九霄环佩。”陶宗仪《辍耕録》卷二十九《古琴名》,其中也有“九霄环佩”。而明张应文(生卒年不详)《清秘藏》卷上曰:“九霄环佩,未知何时人斵。”清郑方坤(1729年前后在世)《全闽诗话》卷十“贾蓬莱”条引明李昌祺(1376—1451)《剪灯余话》说: 上官守愚者,扬州人,为奎章阁授经郎,时居顺天馆,东与国史检讨贾虚中为邻。贾,闽人柯敬仲友也,工诗,善画,家藏古琴三张,曰琼瑶音、环佩音、蓬莱音,皆敬仲所鉴定。…… “环佩音”,可能与“九霄环佩”有关,自然也是一种雷琴。 所谓雷琴,就是蜀中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