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济源.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家乡——济源.ppt

历史沿革 济源因系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夏二世曾在此建都,史称“原”。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境内文物保护单位达260余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4处,文物总数量列全省各直辖市第二。济源又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千百年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一直是激励济源人民加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化教育 近年来,济源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设施齐全。漫步济源市区,处处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和生机。2009年,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98312册,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处。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5777卷(件)。广播电台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5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3%。全市有线电视用户5.9万户,其中城区3.8万户。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9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招生3668人,在校生1002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4012人,在校生10034人,毕业生3152人。普通高中招生5065人,在校生16377人,毕业生6230人。初中学校招生8189人,在校生25242人,毕业生8060人。普通小学招生8382人,在校生51000人,毕业生8417人。特殊教育招生35人,在校生308人,毕业生49人。 城市掠影 *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特色小吃 旅游文明 城市文化 地理位置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毗邻;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市隔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省运城市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市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在区位上是沟通晋豫两省、连接华北平原和中西部地区的枢纽。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具有东引西进、南下北上的有利条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良好的区位优势。  土 馍 冬凌草 特色小吃 鸡蛋不翻。鸡蛋不翻儿因在制作过程中不需反煎而得名,历史悠久、制作考究,风味独特。鸡蛋不翻儿选用优质大米、小米,将米打制成浆,然后发酵,加入各种特制调料,搅拌均匀,用容器盛适量,放于特制锅中煎烤不需反煎只需一分钟即可出锅;再将鸡蛋打碎拌匀,倒于锅中煎烤, 将事先做好的不翻儿置于煎成的鸡蛋上面,盖上锅盖,焖半分钟。此风味小吃外型美观,色泽鲜亮,洁白如玉,灿黄如金,为美食之佳品。 山楂又名红果,果实为酸中有甜,能起到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之功效,并对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故有被人们称为一种中药。既可生吃,亦可加工成山楂片,山楂糕,山楂饮料,山楂浆等等,深受人们喜欢。济源被称为“红果之乡”,山楂种植面积很广,其中如玉阳等地家家户户,漫山遍野都种上了山楂,每年都吸引各地客户来济源收购山楂,其加工品也远销海内外。 旅游文明 济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近些年,济源市依托众多的名山胜水和文物古迹,本着“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指导思想,突出“一山一水一庙一猴”,投资数亿元强力开发旅游资源,建成了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三大景区,并与济渎庙一起,形成了我市旅游业的四大品牌。 王屋山地质公园 王屋山景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王屋山,是我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洞天”。有奇峰秀岭三十八,神洞名泉二十六,碧波飞瀑八大景,洞天福地五奇观。主峰天坛峰,海拔1715米,因轩辕黄帝在此设坛祭天而得名,是华夏子孙寻根问祖之地。天生丽质的九里沟,奇峰绝壁,悬泉飞瀑,植被葱郁,被誉为“夏天里的童话世界”。保持着原始自然山水风貌的小沟背还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亟待开发的处女地。2003年,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绩入选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