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档案管理学 主讲人: 第一章 档案和档案工作概述 第一节 档案概述 第二节 档案工作概述 第二章 档案馆(室)藏建设 第一节 馆藏结构与成分 第二节 丰富馆(室)藏的途径 第三章 档案的整理 第一节 档案整理概述 第二节 全宗 第三节 全宗内档案的分类 第四节 立卷 第五节 案卷排列和编制案卷目录 第四章 档案鉴定工作 第一节 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节 鉴定标准 第三节 鉴定方法 第四节 档案的销毁 第五章 档案保管工作 第一节 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第二节 档案的包装 第三节 库房的管理 第六章 档案统计工作 第一节 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档案部门登记和统计的主要形式 第七章 档案利用工作 第一节 档案利用工作概述 第二节 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 第三节 开放档案工作 第四节 档案的检索 第五节 档案的编研 第八章 档案工作现代化 第一节 档案工作现代化概述 第二节 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 第一章 档案和档案工作概述 第一节 档案概述 一、档案的演变 档案及其管理活动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一样长。 按照文字是否出现把档案可分为远古时期最原始的档案和有文字记录的档案 1、远古时期最原始的档案 远古时期,没有文字,人们为了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创造了“结绳”和“刻契”的方法辅助记忆,交流思想,处理事务。 结绳: 就是在绳子上打结,以绳结的大小、多寡、位置的上下,以及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易系辞》中有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周易注》中也说:“古者无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解放初期,云南省的哈尼族买卖田地时,使用单股麻绳打结,买卖双方各执一根以为凭证。 刻契: 就是在木头上刻上各种形式的符号和标志,借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解放初期,云南省的佧佤族仍然保留着刻契记事的传统,他们把重要的事情,刻在木棍上保存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 2、有文字记录的档案 甲骨档案: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总称,在古代是占卜的工具,也是一种书写材料。主要出现于商代。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记录的档案。 青铜器档案:钟鼎文——因多刻于钟鼎上,多出现于商朝后期。 竹片和木板档案:将文字写在竹片上的叫“简策”;将文字记录在木板上的称为“版牍”。出现于商朝后期。 缣(jian)帛档案:是以丝织品作为书写材料,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墨子·非命》篇中记载:书之竹帛,镂之金石。 《晏子春秋》中记载着齐景公说的一句话:“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诸侯。” 纸制档案:出现于西汉。因用纸张书写文件,多是伏在案子上,因此,人们称之为“文案”、“案牍”、“文牍”、“文书”等 现代档案: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大量出现了照片、影片、录音、录像、缩微品、电子档案等。 “档案”为什么被称之为“档案”?“档案”一词是怎么来的? “档案”一词,明朝以前尚未见到。 商代叫“册”,周代叫“中”,秦汉叫“典籍”,汉魏以后叫“文书”、“文案”、“案牍”、“案卷”、“薄书”等。 “档案”一词,始见于明末清初的杨宾《柳边纪略》卷三中记载:“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档”,《康熙字典》解释为“横木框档”,通常说是木档框架的意思。“案”,《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几属”,就是像小桌子一类的东西。由此引申,又把处理一桩事件的有关文书叫做“一案”(因为是趴在“案”上处理文书)。 清入关后,虽由过去的木牌、木签改为纸质文件,但仍沿用过去习惯,将保存起来的文件称为“牌子”、“档子”、“档案”,将存放档案的架子称为“档案”,每一格称为一档,历经三百多年,一直延续使用,档案已成为固有名词。 二、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