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探针显微镜讲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产生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原理与特点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应用 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1986年Binnig和奎特研制了原子力显微镜(AFM) 随后又研制了一系列基于类似原理的显微镜,包括磁力显微镜(MFM)、静电力显微镜(EFM)、扫描电容显微镜(SCaM)、扫描热显微镜(SThM)、摩擦力显微镜(LFM)、化学力显微镜(CFM)、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ICM)等。 STM仪器中通过压电陶瓷管来实现精确地控制探针与样品间的距离,以及探针在样品表面的扫描。 压电陶瓷材料在加电压后会发生机械伸缩,精度高于0.1nm,从而保证了STM的原子级空间分辨能力。 STM的横向分辨率为0.1nm,纵向分辨率高达0.01nm。 2、可实时地空得到实时间中表面的三维图像,可用于具有周期性或不具备周期性的表面结构研究。应用:可用于表面扩散等动态过程的研究 。 3、可以观察单个原子层的局部表面结构,而不是体相或整个表面的平均性质。 应用:可直接观察到表面缺陷、表面重构、表面吸附体的形态和位置,以及由吸附体引起的表面重构等。 SFM images of double-stranded DNA (dsDNA) adsorbed on a graphite surface modified with CH3(CH2)11NH2 molecules. Manipulation was performed by bringing the tip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and moving it in the desired direction, using homemade manipulation hardwire and softwire; (a)ds-plasmid DNA molecules as deposited; (b)after stretching two of them along the arrows’ (c) after manipulation of the same molecules into triangles; (d)seven-letter word written with a polydisperse sample of linear dsDNA; (e)magnified view of the square marked in (b); (f)magnified view of the square marked in (c) [12]. 生物应用: 液体中完整活细胞成象,细胞膜孔隙率和结构表征,生物纤维测量,DNA成像和局部弹性测量 硬盘检查: 表面检查和缺陷鉴定,磁畴成象,摩擦力和磨损方式,读写头表 薄膜表征: 孔隙率分析,覆盖率,附着力,磨损特性,纳米颗粒和岛屿的分布 * * 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及其应用 Seminar I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产生的必然性 1933年 电子显微镜 Ruska Knoll 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场电子显微镜 场离子显微镜 低能电子衍射 光电子能谱 电子探针 表面结构分析仪器的局限性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产生的必然性 低能电子衍射和 X射线衍射 光学显微镜 和 扫描电子显微镜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场电子显微镜 和 场离子显微镜 X射线光电子 能谱 样品具有周期性结构 不足分辨出表面原子 用于薄层样品的体相和界面研究 只能探测在半径小于100nm的针尖上的原子 结构和二维几何性质,且制样技术复杂 只能提供空间平均的电子结构信息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产生 扫描隧道 显微镜 1982年 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八十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产生 扫描探针显微镜 (SPM) 扫描力显微镜(SFM)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境(SNOM) 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 原子力显微镜(AFM)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原理 当探针与样品表面间距小到纳米级时,按照近代量子力学的观点,由于探针尖端的原子和样品表面的原子具有特殊的作用力,并且该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变化非常显著。当探针在样品表面来回扫描的过程中,顺着样品表面的形状而上下移动。独特的反馈系统始终保持探针的力和高度恒定,一束激光从悬臂梁上反射到感知器,这样就能实时给出高度的偏移值。样品表面就能记录下来,最终构建出三维的表面图[6] 。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特点 1. 分辨率高 HM:高分辨光学显微镜;PCM:相反差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