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 以经济手段、需要的服务,或物质资源等为形式的具体的帮助和支持。 ■ 社会同伴关系支持(social companionship support) 通过花费时间与个体在一起共度时光,从事消遣和娱乐活动,分散对困境的注意力或促进积极的心境,来应付问题事件的支持。 亲合行为 ● 定义: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即合群。——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 (一)亲合起源于依恋,产生 ■ 先天因素的影响; ■ 亲子间的相互强化。 (二)亲合的作用 ● 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 ● 获得信息; ● 减轻心理压力; ● 亲合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三)影响亲合的因素 ● 情境因素:如, ■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 ■ 社会隔离(剥夺)者。 ● 情绪因素:如, ■ 恐惧; ■ 焦虑。 ● 出生顺序。 侵犯行为 ● 定义: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 (一)侵犯的构成 ● 伤害行为:包括身体伤害和言语伤害; ● 侵犯动机即侵犯意图,是侵犯行为的原因; ● 社会评价:违反与破坏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的侵犯具有反社会性质。 ● 被认可的侵犯。 (二)侵犯的原因 ● 本能论的解释 : (1)弗洛伊德的观点: ■ 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避害趋利; ■ 生本能与死本能:死亡本能受到求生 欲望的妨碍,因而对内的破坏转向外部,以侵犯形式表现出。 ■ 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必须宣泄出来,否则于身心健康不利。 (2)罗(劳)伦茨的观点——习性学 : ■ 侵犯是一种本能,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其生存意义很重要。 ■ 认为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 ■ 为了避免侵犯及其“升级”,应该采取耗散侵犯本能的办法,如发展冒险性体育活动。 (三)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1. 情绪唤起水平 高的非特异性的情绪唤起水平(比如恶劣的心 境),会直接导致个体的侵犯行为的增加。 2. 道德发展水平 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越高,可以造成他人痛苦的 侵犯行为就越难以发生。 3. 自我控制能力 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下降时,侵犯行 为就比较容易发生。 4. 社会角色与群体 如果社会对一种社会角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侵犯性就会明显增加。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也倾向于增加。 5. 大众传媒的影响 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的暴力和色情内容,会增加公众尤其是儿童的侵犯性。 ● 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 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 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 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 行为。 ● 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 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通 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也都 被削弱,从而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 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 利他行为 ● 定义: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回报的行为。 (一)利他的性质 ● 利他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待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 与助人相比,利他的层次更高,不企求回报, 利他者认为这是其出自内心的义务。 ● 利他行为是由利他动机引起的,其特征是以 完全有利于他人为目标。 利他行为的四条标准: ■ 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 ■ 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 利他行为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的行为; ■ 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 (二)利他的原因 ● 社会生物学观点——主张先天因素的作用。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