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短文两篇〈蝉〉〈贝壳〉》》(第一课时)
课 题 《短文两篇〈蝉〉〈贝壳〉》》(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三
维
目
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对比探究阅读。 情感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对比探究阅读;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2、 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对比探究阅读 教学资源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诗人王家新通过一首《在山的那一篇》把自己在亲身经历中的人生感悟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小思和席慕容对人生有哪些感悟呢?他们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短文两篇。一篇是小思的《蝉》,一篇是席慕容的《贝壳》。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小思和席慕容。
二、作者介绍
1、小思简介: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2、席慕蓉简介:席慕容,生于1943年,台湾女诗人,出生在四川。1981年,台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出版七次,造成:“席慕容旋风”。席慕蓉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又是一位卓越的女画家,因此,她的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是她诗的最显著的特征。她的诗空灵、奇幻、辽远,令人回味无穷,同时又深沉、豪放、旷达,具有极强的个人特征和风格,精炼隽永而富于哲理是她诗的另一个特点,因此耐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在听读的过程,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1、读一读,写一写
收敛 聒聒 宽恕 短暂 卑微 上苍 把玩 一丝不苟
2、字词过关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宽恕(shù):宽容饶恕。短暂(zàn) 颤(chàn)动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上苍:上天。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教师明确a:“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教师明确b: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教师过渡: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对蝉的感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呢?
在读《贝壳》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作者对贝壳是种怎样的感情?
四、讲析课文
1、把握两篇文章的感情脉络。
下面我们来分析课文,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虽然是一篇小的哲理散文,但是文章的结构脉络也是比较清晰的。文中是一条非常鲜明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感情变化。
作者对蝉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目光首先停留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首先作者表达了对蝉的一种什么感受?一个字来概括。对是“烦”。烦它什么呢?它的“知知不休的叫声”。就在我们记忆中涌现知知不休的叫声出现的时候,并试图带着这种感觉读到结尾时,却发现作者感情发生了变化,这时他对蝉的情是什么呢?用一个词概括,对了,是宽恕。从哪里能看出来呢?“忘却恼人的聒聒”。
为什么作者的感情会发生变化呢?(整理板书)
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大家读完《贝壳》了,贝壳的主旨又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贝壳》。作者刚刚拿到手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染整部作业指导书.docx VIP
-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ppt VIP
- 四年级奥数---格点与面积---(学生版).docx VIP
- YS_T 745.2-2016铜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pdf
- 内蒙古赤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A卷生物.pdf VIP
- 二战时期和战后十年日本反战电影对比研究.doc VIP
- 消防员训练安全问题分析报告.ppt VIP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x VIP
- 核医学:分子影像学.pptx VIP
- 15.语法基础(非谓语动词)-2024年暑假新高二英语知识点巩固与题型突破抢先学(通用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