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散文 一. 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二. 晚唐小品文——杜荀鹤、陆龟蒙等继承白居易新乐府及韩柳古文运动传统以锋芒锐利的诗歌和小品文反映唐末的阶级矛盾。 * 其他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雕版印刷术 天文学家曾一行测出子午线长度长一二九·二二公里(误差13.9%)——世界上最早测出子午线长 莫高窟壁画 唐三彩 唐代瓷器 简介 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蕙质秀雅在那个时代分别用“类冰 类雪”来形容。 唐时期的瓷器不仅光洁玉润,象征着人性的饱满和谐。色调上更好用冷色调,清雅而不浮夸,从某中意义上说,也能反映出当时儒道中清谈无为 ,不与世争,戒骄戒躁的人文精神本质。在器形上也多崇尚大气圆和。在茶具上,唐宋茶具多以托盏,托杯为主,直接影响到日韩,而后来的茶具,多倾向于盖碗,明清式提梁壶,紫砂,因此也很少见到唐宋时期的茶具样式了。 特征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瓷器的器类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制作精细,远远超越了前代。 唐代瓷器的发展,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刑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一般以“南青北白”概称之。 唐代如饮茶之风盛行,促进了茶具的发展。因为制瓷工艺的改进,瓷制器皿品质的提高,瓷制的实用器皿就大大的发展起来并部分代替了金、银用具。唐代的陆上和海上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使了瓷器的发展,当时出口商品中除著名的丝绸外,瓷器也随之销往国外。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以及西亚文化的影响,瓷器的造型、文饰也吸取了一些外来的因素。唐代后葬之风很盛,主要做为随葬用的三彩器,也随之迅速发展。上述种种因素,形成了唐代陶瓷器的特有的风貌。 唐三彩 唐代的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然而陶器却有十分富丽 的彩釉。这种彩釉陶一般有黄、绿、紫、褐、蓝等色,近年来还 发现有黑色釉。 因为一件彩陶上基本有三种以上的色彩,故世 人称之为“三彩”。彩陶早在北齐就已出现,安阳北齐范粹墓和 濮阳北齐李云墓出土有彩釉陶器, 其中有白釉或在黄袖中挂以绿 色彩条。唐三彩则是白、黄、绿或黄、绿、蓝、赭等色釉同时在 一件陶器上交错使用。唐三彩的斑驳淋漓的彩釉形 成了它独特的 艺术风格。”唐三彩陶的造型有器物和人物,其中佣是富有特色的 雕塑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有重要意义。 唐三彩对国外同类艺术有巨大影响。传到朝鲜以后,当地人 民在它的基础上创制成一种彩陶,名为“新罗三彩”;日本仿制 三彩也得到成功 ,称为“奈良三彩”。三彩器物上还采用印贴花 的装饰手法,其图案以宝相花和小朵花卉居多。三彩佣题材十 分丰富,有文吏武官、男女侍从, 各族人像、乐舞游园。还有镇 墓神兽、十二属相。以及牛、马、羊、驼等等。 1983年徐市乡唐墓出土。口沿外撇,短颈,圆溜肩,腹下收内,小平底。肩部饰对称双耳。釉色呈米黄色,且不及底。器身较丰满。口径7厘米,底径5厘米,高7.5厘米。 青瓷双耳罐 1985年将口镇唐窑遗址出土。敝口,曲腹,小平底内凹;器内有一小钮,为系灯芯处。釉色青中泛黄,施釉不及底。内、外底均留有支钉痕迹。为典型的唐代器物。口径10.5厘米,底径4.2厘米,高4厘米。 青瓷灯盏 越窑青瓷—如冰似玉 唐五代 越窑 青瓷持壶 越窑青瓷—如冰似玉 越窑青瓷油盒 唐代 通高6.5厘米 由盒是盛放梳妆用油的容器,此盒曲线柔和, 色青绿,精巧典雅,是当时风行的上品梳妆用具 地质2013级一班 一组制作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愈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而柳宗元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 曾一行是和尚,出身官宦人家,因逃避武三思的结交出家,钻研天文学,并编制《大衍历》。 ? 一行( 683 — 727 ) ,俗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祖父张公谨是唐代开国功臣, 被封为郯国公。父亲张擅为武功县令。 ? ? ? 他“少聪敏,博览经史” ,常到藏书丰富的长安城南玄都观去看书,颇受观主尹崇赏识。一 次,他从尹崇处借得西汉扬雄《太玄经》 ,此书意旨深奥,尹崇自称研读数年尚不能晓,张遂仅 数日就读完,并能究其义而撰《大衍玄图》一卷。尹崇大惊,对人说: “此后生颜子也。 ”年轻的 张遂成了长安城里的知名学者。 ? ? ? 时值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任春官尚书,封为梁王。武三思有权有势,但没有才学,想与张遂结 交。张遂为逃避纠缠,到嵩山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一行。 ? ? ? 一行不仅道学功底深厚,也刻苦钻研天文学和数学。他曾到天台山国清寺(在今浙江天台) 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