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危机包含危险和机遇两层含义。 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 第一,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 第二,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一,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 第二,人格成长中的挫折; 第三,适应困难、交往障碍与自卑; 第四,学习、择业、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烦恼; 第五,情感与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 心理危机的结果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是一短程帮助过程,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给与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国外也称为情绪救急。 危机干预的目的 1、帮助危机受害者减轻情感压力,预防另外的应激发生。 2、帮助危机受害者组织和协调支持系统应付需要,解决引起危机的特殊因素,并预防出现适应障碍的危险。 3、帮助危机受害者恢复心身平衡,使其更加成熟。 怎样发现早期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精神系统的疾病,通常伴有幻觉、妄想、广泛的兴奋和运动性迟滞等精神障碍的行为。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90%以上自杀死亡者至少患有一种精神障碍。 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抑郁症 据统计: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11%。其中超过一成抑郁症患者将可能死于自杀,及早发现和治疗抑郁症是当今预防自杀的关键! 抑郁症的早期症状 抑郁在情绪上主要表现在抑郁心情和兴趣的消失 1、抑郁心情:孤单、不幸、悲哀、绝望、无助、 无价值、丢脸、羞愧… 2、兴趣的消失:体会不到生活乐趣,并且随着抑郁症状的发展,慢慢病人对几乎所有东西都失去了兴趣。 3、自我评价过低:个体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 4、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行动迟缓; 5、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5D”:懒、呆、变、忧、虑。 懒 抑郁症患者常可无原因地突然变得疲乏无力(这种全身无力感,只有肝炎患者有类似体会),自觉懒散无能,甚至连简单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作业或做家务亦懒于应付。 呆 较严重的抑郁症患者,精神活动异常迟钝,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外表粗看无异常表现。 动作减少,行为不敏、思维迟钝、构思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力和脑功能明显减退。 变 患者得了抑郁症以后,性格明显改变,前后判若两人,自我感觉很差、精力、体力和脑力大不如以前。 忧 情绪低下,忧郁悲观是各种抑郁症的基本特征。 意志消沉、无信心、无活力、无愉快感。有万念俱厌之感,心情压抑,沮丧、忧愁,说不完的苦闷。 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对外界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 患者如戴上一副灰色眼镜,看世间万物都是灰暗无华,毫无生气。 纳呆、消瘦、性欲低下和众多的身体不适感,整天胡思乱想各种苦恼悲观的想法,无法排除,患者会荫生强烈的生不如死的消极自杀念头和言行。 虑 多思多虑、焦虑不安、一筹莫展、自责自卑,可有惶恐不宁、坐立不安等表现。 伊丽莎白·斯瓦多, 美国著名作曲家、剧作 家和导演。 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 出现抑郁情绪并不等于患上了抑郁症,因为正常人在遭遇不愉快时也会出现情绪低落。换句话说,抑郁情绪不仅在抑郁症患者,而且在一般人身上,同样也可见到。据统计,约有1/3的成年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曾经出现过抑郁症状,但不一定属病态。 根据中华医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接连两周持续性表现下列症状中的四条以上,才可以被诊断为抑郁症: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的行动;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睡眠过多;食欲降低,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如果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心理正常与异常 判断正常、异常心理标准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都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知、情、意协调一致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