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苏轼词两首教案解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入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苏东坡突围》中写道:“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苏轼作品 苏轼,字_______号______,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 ,________时期文学家,_________之一。与父_____﹑弟______合称为“三苏”。 诗歌方面和______并称“______”,词方面和______并称“______”。 书法方面和______ _____ _____并称“宋四家”。 总结记忆 苏轼成就二三四: 词苏辛,诗苏黄, 苏黄米蔡书法家, 三苏父子散文强。 诵读 诵读 乐曲 解释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千古风流人物。 2、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3、卷起千堆雪。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故国神游。 6、一樽还酹江月。 1、优秀、杰出 2、人们说,那里是 3、浪花 4、战船 5、在想象游历 6、祭奠时把酒浇在地上或水上。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 诗人被贬黄州,为什么内心还会感到轻松呢?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东坡《答李端书》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 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欣赏词的下片 想一想,这里除了写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外,还有什么言外之意吗? 还包含政治上的晴雨不定。 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升沉不定,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过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生活。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思想感情: 定 风 波 苏 轼 所想 所忆 所慨 乱石惊涛 英雄豪杰 周瑜年轻有为 自己功业无成 所见 1、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胡寅《酒边词序》 2、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历代诗余》引晁以道云 3、子瞻自评其文如万斟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唯词亦然。——许昂霄《词综偶评》 四、名家评苏轼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 其人也豪放 其词也旷达 苏轼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赏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业: 默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定风波 苏轼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而他却能以超人的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失之泰然”的大胸襟,大气魄。 鉴赏诗歌三步曲: 读(文) 析(情) 探(法) 诵读要求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 问题 ①本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第三年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②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你认为上阕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请找出来和同学们品味。 畅所欲言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