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3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课程目标 第二节 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涵义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四、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一、课程目标的涵义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六个部分构成。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例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涉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将义务教育分成三个学段,并分别对课程的具体目标加以论述。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一)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1.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主要反映学科的固有价值。 2.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促进个体成长的价值。 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的社会性价值。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二)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观点,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四种类型: 1.普遍性目标 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行为性目标 目标精确、具体和可操作。 局限性。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3.生成性目标 杜威:教育即生长。 人本主义课程论。 4.表现性目标 个性化、开放性。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一)学习者的需要 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因此,学习者的需要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学生的需要是“完整的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两个方面: 空间维度——指学生生活于其中的社区、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需求。 时间维度——既指当前现实的社会生活需要,又涉及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和未来需要。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三)学科的发展 两层含义: (1)从学科知识传递与发展的需要中推导出课程目标。 (2)以学科专家提出的建议作为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之一。 四、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一)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二)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三)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四)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需要评估模式 第二节 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二、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四、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 五、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六、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合。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度,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政治体制与教育目的不同,课程内容也有不同。 关于课程内容理解的三个要点: 二、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一)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 课程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种形式。 视课程内容为教材是一种传统观点。 (二)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把课程内容看作学习活动,是对“课程内容即教材”的挑战。 博比特:被动适应论。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动适应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超越论”。 二、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三个特点: (1)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2)确立学习者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 (3)关注学习者的社会生活经验。 案例:某教师讲“两步计算式”,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境。 课件演示:两个同学乘车来到游乐园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教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去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均为一步式题)。学会僧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追问:“这些题目中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一)注重基础性 (二)贴近社会生活 (三)尊重学生经验 (四)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四、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 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是课程组织的基本线索或脉络,故又称课程组织的要素,简称组织要素。 (一)关于课程组织的要素不同层次的看法 1.宏观角度:施瓦布把学习者、教师、教材、环境看作课程组织的四大要素。 2.中观角度:古德莱德把课程的要素划分为范围、连续、序列、整合等四个方面。 3.微观角度:主题和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