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列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第3-4课 结合资料,分析明太祖废丞相的历史原因、根本原因?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摘自《明太祖实录》 “……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摘自《明太祖实录》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 历史原因: (认为)丞相是历代王朝(特别是元朝)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驶权力的根源。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设内阁 1、创立原因 ——朱元璋废宰相制度,造成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和顾问 2、内阁形成与发展 时期 名称 职权 特点 太祖 殿阁大学士 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低.侍从顾问.不参与决策 成祖 内阁-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军国大事商讨 官位较低官员担任.有专门衙署和属官 ——奠定基础 ——正式确立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太祖 成祖 宣宗 神宗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O X(时期) 侍从顾问 顾问,参与机密事务讨论 票拟权 “部权尽归内阁”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内阁有何权力?与丞相的地位与权力相比有何不同? 3.内阁的性质作用及评价: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卷511页 【探究活动1】 ? ? 1)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一个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助理机构) 2)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3.内阁的性质作用及评价: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似 不同 地位 (权力来源)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不能正式统领百官,受宦官牵制 一定程度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意愿,信任 内阁首辅 宰相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明朝后期,皇帝多不问政事,正德、嘉靖、万历,懒废堕驰,古之所无。朝政至此,遂有权臣应运而生。嘉靖朝,内阁首辅夏衍、严嵩弄权;万历朝复有徐阶、高拱、张居正专权。然有明一代,权臣终不能长久,非罢即诛,何也?阉宦与之抗衡也!其著者,有王振、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其势不下于内阁。 4.内阁制的弊端: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 ——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巩固练习—— 1.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 B、唐代的三省制 C、元代的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 顺治 康熙 雍正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清朝皇权的加强 皇权受限 南书房 皇权得以加强 军机处 皇权高度发展 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③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2)军机处的设置有何特点? ④简单、精干、封闭、效率高 3)军机处的地位职权如何?结果如何? ⑤地位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中枢机构。 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将皇帝旨意跪受笔录,遵旨办事,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⑥结果: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皇权达顶峰 密折制——其实就是告密 “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佐伯富 “雍正时期密折政治的运行,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之举,因直至康熙,密折尚未制度化;而乾隆以降,密折形同题本,且硃批单调乏味,不能与雍正期相比。” ——杨启樵 密折出现前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上一级地方(或中央)官员 皇帝 密折出现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十一章护理理论11罗伊的适应模式教案分析.ppt
- 第三节设计是技术的关键教案分析.ppt
- 第十一章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教案分析.ppt
- 第三节社会角色4教案分析.ppt
- 第8章饭店形象管理教案分析.ppt
- 第十一章领导教案分析.ppt
-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修改教案分析.ppt
- 第十一章秘书工作方法教案分析.ppt
- 第8章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劳动合同管理教案分析.ppt
- 第三节我们也有隐私权教案分析.ppt
- 2024药学(师)综合提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docx
- 2024药学(师)综合提升测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docx
- 2024药学(师)综合提升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轻巧夺冠).docx
- 2024药学(师)综合提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docx
- 2024药学(师)综合提升测试卷汇编附答案详解.docx
- 2024药学(师)综合提升测试卷含答案详解(综合题).docx
- 2024药学(师)综合提升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docx
- 2024药学(师)综合提升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能力提升).docx
- 2024药学(师)综合提升测试卷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docx
- 2024药学(师)综合提升测试卷审定版附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