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 G.T.Fechner。 物理量指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心理量指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 心理物理学 Fechner通过对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长期研究,发展出了测量感觉的方法。 传统心理物理学处理的问题:感觉阈限的测量;阈上感觉的测量,即心理量表的制作。 心理物理学 上世纪50年代,Tanner, Jr.和Swets将信号检测论引入心理学,为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 一百多年来,心理物理法不断发展,但其解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探寻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及制定正确测量心理量的方法。 费希纳的对数定律 刺激量按几何级数增加而感觉量则按算术级数增加。费希纳认为基于对数定律,可以测量阈上感觉。 简评费希纳 1、尽管其心理物理学存在局限性,如对数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但其历史功绩不可抹煞,他提出的心理物理法沿用至今。 2、其最重要贡献在于第一次将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引至心理学,提供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 3、费希纳的工作是实验心理学的直接前驱,其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建立实验心理学起了奠基作用。 现代心理物理法 信号检测论也可用来测量心物关系;心理学主要用它研究感知、记忆。 后人将费希纳最早提出的三种基本心理物理法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将信号检测论称为现代心理物理法。 何谓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绝对感觉阈限。按照这种说法,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强度我们总是感觉不到,高于绝对阈限的刺激强度我们总能感觉到。 何谓感觉阈限? 人的感受性具有随机波动的特点。根据抽象定义无法测量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 绝对阈限是50%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差别阈限是50%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强度之差,也称最小可觉差(j.n.d)。 最小变化法 将刺激按照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最小变化法测量响度绝对阈限 噪音分贝标准:10-20分贝几乎感觉不到;20-40分贝相当于轻声说话;40-60分贝相当于普通室内谈话。用信号发生器呈现不同分贝的纯音。 最小变化法测量响度绝对阈限 递增系列,开始呈现很小声音,再以小等间距逐渐加大,直到被试报告“听见了”。 递减系列,开始呈现较大声音,再以小等间距逐渐减小,直到被试报告“听不见”。 最小变化法测量响度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的确定 确定每个刺激系列的阈限 确定绝对感觉阈限 注意三点: 1、递增、递减系列的次数相等。 2、递增、递减系列交替进行。 3、递增、减系列起点不要固定不变,避免形成定势。 名词解释:最小变化法 将刺激按照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最小变化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直接方法。 最小变化法实验中的反应变量 被试以口头报告的方式来反应。被试报告依据的是内省,而不是刺激是否呈现。若被试“说不准”,可以猜,不可以放弃。 最小变化法实验中的习惯误差 刺激按一定顺序呈现,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种判断的倾向,如在下降序列中继续说“有”,在上升序列中继续说“无”,这种由于习惯了前面几次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导致不准确报告所产生的误差叫做习惯误差。 最小变化法实验中的习惯误差 递增系列中,即使刺激强度早已超出阈限,被试仍报告“无”,这使测得的阈值偏高;递减系列中,刺激强度早已低于阈限,被试仍报告“有”,这使测得的阈值偏低。 最小变化法实验中的期望误差 期望误差表现为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的倾向,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 由于期望误差,递增系列中,测得的阈值偏低,递减系列中,测得的阈值偏高。 怎样控制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 为使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彼此抵消,可交替使用递增、递减系列。 如何鉴别存在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 若递增系列中求得的阈值T上大于递减系列中求得的阈值T下且差异显著,表明有习惯误差,若在递增系列中求得的阈值T上小于递减系列中求得的阈值T下且差异显著,表明有期望误差。 最小变化法实验中的练习误差 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递增、递减分别为50次),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境,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最小变化法实验中的疲劳误差 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 怎样鉴别存在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若前一半实验测得的阈限值大于后一半实验测得的阈值且差别显著,表明有练习因素的作用;若前一半实验测得的阈值小于后一半实验测得的阈值且差别显著,表明有疲劳因素的作用。 怎样控制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按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