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资源-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技巧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 男性 55岁 女性 65岁 吸烟 血脂异常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腹型肥胖或肥胖 C反应蛋白升高 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和/或血清肌酐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等靶器官损害的征象,在老年人的发病率非常高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基本上都需要2种药物的联合治疗! 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指标 靶器官损害表现: 超声心动图或心电图: LVH 颈动脉超声: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 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 微量白蛋白尿 血管搏动波检查改变 Initial Combinations of Med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Diuretics ACE inhibitors or ARBs Calcium antagonists Diuretics b-blockers AT1-receptor blockers a-blockers Calcium antagonists ACE inhibitors J Hypertens. 2007;25:1105-1187. 最新2007欧洲指南推荐的 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策略 两种药物低剂量联合 如未达标 最初使用的药物 给予全剂量 换用另一种药物 使用低剂量 先前联合 给予全剂量 加用第三种药物 使用低剂量 二种选择 低剂量单药 2-3种药物 全剂量联合 如未达标 2-3种药物 全剂量联合 单药全剂量 血压轻度升高 低/中心血管危险 常规目标血压 血压明显升高 高/极高心血管危险 更低的目标血压 老年人高血压总体的特点 低肾素、低交感张力 高容量、高搏出量 大动脉顺应性(弹性)降低 在单药治疗上: CCB与利尿剂优于ACEI 、ARB与β-受体阻滞剂 在联合治疗上: 应该以CCB和/或利尿剂为主体 不同药物在不同的体内盐负荷状态治疗效果不同 1、高钠饮食者常见体内低肾素、高容量状态,选用利尿剂、CCB疗效好 2、低盐饮食者,使用ACEI、ARB疗效好 我国特点是北方地区高钠饮食者多,南方地区低盐饮食者为多 CCB与利尿剂降低收缩期高血压最有效 0 5 10 15 ACEI ? 阻滞剂 钙拮抗剂 利尿剂 - - - NS NS P0.005 Am J Hypentens 2001,14:241 ?SBP mmHg 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 无 利尿剂在预防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未被超越。 噻嗪类利尿剂应被视为首选用药,可单独或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 当收缩压比目标值高20mmHg,舒张压比目标值高10mmHg时,联合药物治疗应作为一线用药(通常包括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是基础的抗高血压药物 ——JNC 7 作为迄今唯一针对80岁以上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使用的基础药物就是利尿剂吲达帕胺 CCBs为基础降压联合治疗方案 最新证据证实优化选择 CCB降压安全有效,并且比利尿剂更有效改善代谢、延缓冠脉钙化进展、减少新发糖尿病 Brown M, et al. Lancet 2000;356:366–72. CCB,必要时加上ACEI,比?阻滞剂和利尿剂血压控制效果更好、新发糖尿病更少,联合用药更少从而有更高的依从性 Lancet. 2005 Sep 10-16;366(9489):907-13. 两种治疗方案都达到很好的血压控制结果,但CCB组血压下降更显著,特别在试验早期 Lancet. 2004 Jun 19;363(9426):2022-31. 最新英国成人高血压指南指出: NICE clinical guideline 34 . Hypertension .2006,6 CCB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用药,特别是对于年长高血压患者(55岁)应首选CCB ACCOMPLISH研究 Avoid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rough COMbin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LIving with Systolic Hypertension Kenneth Jamerson1, George L. Bakris2, Bjorn Dahlof3, Bertram Pitt1, Eric J. Velazquez4, and Michael A. Weber5 for the ACCOMPLISH Investigator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alth System, Ann Arbor, MI1; University of Chicago-Pritzker School of Medicine, Chicago, 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