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渗漏等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摘要.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质量缺陷整治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TG/GW103-2010); 2. 《高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TG/GW114-2011); 3.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补及防护》(TB/T3228-2010); 4.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 5.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6.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8.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J287-2005); 9.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6); 10.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2005)161号); 11. 《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展铁路隧道、路基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的通知》(铁总办函[2013]11号); 12.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CMLZQ-5标隧道设计图及现场实际情况等。 二、工程概况 隧道施工里程为DK173+260~DK179+730,长6470m(含站DK175+998~DK176+941,长943m)。隧道地处成都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地面高程488~494m,相对高差2~6m。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隧道主体结构为直墙拱形结构,衬砌采用C35钢筋砼,抗渗等级不低于P10;隧道底板厚度1.0m~2.0m,侧墙0.8m~2.2m,拱顶0.75m~1.6m,隧道拱顶埋深约2m~13m, 大部分段落覆土厚度5~8m。隧道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分拱墙连做(即放坡来开挖),拱墙分做(即上部放坡、下部直立开挖)两种方式。 三、目前隧道存在的质量缺陷问题 通过采取无损地质雷达扫描、衬砌敲击手检、现场观察排查等方式对隧道进行了全面的、细致的检查。并经认真分析梳理出目前隧道存在的质量缺陷主要有: (1)隧道渗漏水仍存在近20处,除了边墙4处外,其余均在底板处渗漏水,部分在无砟轨道板底部渗漏。 (2)工务段手检检查,发现隧道拱部和边墙存在混凝土不密实、露筋、裂纹、掉块(治水压浆造成)等质量缺陷。 (3)消防水沟在变形缝处存在开裂现象。 四、缺陷整治组织机构 为保证隧道缺陷整治工作顺利实施,成立“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隧道缺陷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XXXX 副组长:X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隧道缺陷整治及管理工作、技术支持和指导实施工作。 成立4个缺陷整治班组,负责缺陷整治作业的实施。除隧道渗漏治理专业班组5人外,其他班组人数不少于30人。 五、隧道质量缺陷整治的处理方案 (一)混凝土衬砌渗漏水的处理方案 针对隧道渗漏情况,我标段编制了“隧道渗漏治理专项方案”,于2011年5月14日和2012年5月23日进行了两次专家评审,并按该方案进行处理。2014年4月27日组织专家对我标段“明挖隧道渗漏治理方案”进行再次评审,专家针对变形缝渗漏治理提出应采取堵排结合,拱部及道床底采取封堵措施、边墙及道床两侧采取引排措施,并且注浆顺序应从拱顶向两侧进行。设计院单位于2014年6月16日下发设计联系单,目前我单位正按该方案进行渗漏治理。 1. 隧道变形缝拱部及道床板底部渗漏水处理方法 (1)隧道拱部变形缝封堵措施 ①先将拱部变形缝分为三个注浆区段(两个拱脚、拱顶),分别在两个拱脚及拱顶埋入注浆管(含阀门),钻孔深度需打孔至衬砌结构背后,形成阻断水源节点; ②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的硫铝酸盐水泥配制浆液,回填注浆先两头向中间,由拱脚向拱顶注浆; ③采用分级注浆,注浆压力要比静水压力大0.5-1.5MPa; ④最后封闭引水孔。 (2)道床板底变形缝封堵措施 对道床板底部变形缝渗漏,在道床板两侧钻孔埋入孔径为φ14mm的注浆针头,注浆针头间距30cm布置,分级注入EAA高渗透亲水性固结环氧材料,注浆压力不大于0.5Mpa,注浆结束48小时且浆液凝固后,打磨外露注浆嘴,保证道床板面的平顺。 ①钻孔:在轨道板两侧采用1.1m钻杆进行钻孔,钻孔深度不小于1m(斜长),成孔角度与隧道底板成约30°夹角,埋设注浆孔径为φ14mm的针头、注浆针头间距30cm布置,不得打穿止水带。在轨道板上钻设φ14mm、间距60cm的注浆效果观察孔。 ②注浆:注浆材料使用EAA补强防渗材料,其配比为环氧:固化剂:促进剂=10:1:0.6。材料必须现场配置,随配随用。注浆压力为0.5Mpa。通过轨道板中间的开孔,观察渗漏点注浆是否饱满。 施工示意图如下: 轨道板下渗漏治理施工示意图 2.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