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察左图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画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代表什么? 2、 “医生”开的什么“药方”? “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1.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利益 三、 “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1950-1953)影响 : 中国抗美援朝,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2、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影响 :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军事实力大体赶上美国。 2 二战结束后,“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刚刚开始的战争”指的是 A 经济的竞争 B 第三次世界大战 C 冷战 D 科技的竞争 3 “组织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 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 建立北约组织 C 实施马歇尔计划 D 实行军事援助 4.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①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 ②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③刺激了经互会的成立 ④标志了“冷战”的正式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冷战”中的“热战” 1950——1953年 朝鲜战争 1961——1973年 越南战争 实质:体现了美国霸权主义和遏制共产主义的意图 是“冷战”的延伸和激化 结果:美国失败、未达到战略目的 影响: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国力,是导致美国转攻为守的重要原因;鼓舞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民反帝反霸的决心与勇气,有利于中国的安全,扩大了影响。 意识形态 领 域 的 矛 盾 国家利益 的 冲 突 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B、走向冷战 A、美苏同盟 (二战时期) (二战结束后) (重点:欧洲)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情报局”的建立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经 互 会 军事上:北约建立 华约的建立 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 影 响 C、冷战中的热战: (重点;亚洲) 美朝战争 美越战争 结果、影响 本课 总结 知识 结构 【合作探究】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区别和实质及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 对美国:在经济上美国控制了西欧市场,包括西欧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市场;在政治上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对欧洲: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政治上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1. (2010年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止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中“反法西斯”的含义是( ) A.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解析:选A。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结果,是苏联和东德政府为了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修建的,所谓的“反法西斯”实际是指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 杜鲁门主义 5.二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北约成立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华约成立 6.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材料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 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 *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 两极格局瓦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多极化趋势加强 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上升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 注意: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现在还未真正形成。 本章线索: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以欧洲为中心(近代) 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 【课程标准】 了解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5MR105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OCR).pdf VIP
-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常用二级结论.pdf VIP
- 住院患者跌倒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pdf VIP
- 《放疗副作用及应对》课件.ppt VIP
- 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新).pdf VIP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A卷).docx VIP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pdf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检查标准-培训课件.pptx
- 半导体物理学(第8版)刘恩科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