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生物知识点
第一章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
1) 生物都有严整的结构。 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2) 生物都能够应对外界刺激(应激性) 。
3) 生物都能进行新陈代谢——生命的基本特征。
4)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 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 生物都能适应和改变环境。
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
1)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 千米,下达 10 千米。
2) 生物圈中的生物:
a) 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 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 150 米以内。
c) 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 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地球的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
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a) 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b)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c)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2) 生物因素: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关系、共栖关系等等。
3)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
存在的。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能影响环境,如: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人能够大程度上改造自然。
3)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生态系统
1) 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 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0755 1 / 28
3) 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例如:草 兔子 狼
a) 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b) 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c) 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一种生物可能有多种食物)
4) 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包括:碳循环、水循环、氮循环等等。
生物富集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
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5)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举例】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显微镜的使用
1) 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GW45智能断路器样本分析报告.pdf
- 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第十八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_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分析报告.ppt
- 城市轨道交通分析报告.pdf
- Theconstructionoffermentationtankandsteamsterilization-SJTULIFE分析报告.pdf
- 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案(人教版)第1讲_地球与地图分析报告.ppt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析报告.pdf
-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_文化生活第四课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分析报告.ppt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分析报告.pdf
- 2015届高三政治生活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轮复习”分析报告.ppt
- ThinkPadT450用户指南V3.0分析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