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游、欺、进、之”等词的含义,判别文言句式,积累文言知识。
2、分析管仲成功的主客观原因,揣测司马迁为管仲作传的缘由。
3、珍视友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教学方法:朗读法 讲解法 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民族,上下五千年,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在古往今来的众多人物中,有一人被孔子以“仁”称颂,被梁启超称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他是谁呢?他是我国春秋时期使齐桓公第一个称霸诸侯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管仲(投影管仲像)。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史记 管宴列传》的节选《管仲列传》。(投影课题、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等。(投影)
(一)解释实词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3、鲍叔遂进管仲
4、齐桓公以霸
5、知我不羞小节
6、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7、管仲因而信之
(二)理解虚词
之 管仲之谋也
下令如流水之原
岂管仲之谓乎?
与 咸与维新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三)判别句式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5、岂管仲之谓乎?
6、分财利多自与。
7、齐桓公以霸。
三 研读课文
1、孔子认为管仲不节俭、不知礼,当时的人是怎么看待管仲的?为什么会这样看?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三归:管仲受封时,得到了相当于“百乘之家”三倍的土地;也说三次赐予的三处采邑。
反坫:坫(diàn)土筑的平台,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坫上,是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
①拟:比拟,类似。②三归:建筑华丽的台。另有多种说法,如三姓女子;三处家庭、采邑、府库等。反坫(diàn,店):堂屋两柱间放置供祭祀、宴会所有礼器和酒的土台。按“礼”,只有诸侯才能设有三归和反坫。管仲是大夫,本不该享有。然而,齐以管仲而强,故下文说“齐人不以为侈。”③侈:放纵,放肆。这里有过分的意思。
2、管仲有怎样的才能?作者是怎么写的?(筛选信息)
第三段先内政才能,先写政绩,“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写出国富民强的事实;再写执政理念。
第四段写交际才能,通过三次纠正齐桓公失误的事实突出管仲在处理君臣关系、国际关系方面的才能。
作者认为凭借管仲的才能,齐桓公才得以“一匡天下”,首先称霸;孔子为管仲没有“勉之至王 ”而“小”之。
描写方法第三四段是正面描写、第五段作者的评论是侧面描写
3、讨论:管仲任政相齐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
客观因素:
朋友知己之情: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
鲍叔终善遇之
管仲没有得志的时候,鲍叔牙是怎样对待他的?(读第二节排比句,管仲回顾自己与鲍叔牙多年交,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已”。·管仲列传》:“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①,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②。” 《 史记·管晏列传
①世禄:世代享受俸禄。 ②多:推重,赞美。
《管子?大匡》载:
桓公三年,桓公因不听管仲规谏而举兵伐宋,结果败北而归,于是要管仲在国内加强军备。管仲说:“不这样的话,齐国就危险了!”鲍叔牙亦谏曰:“公必用夷吾之言!”(关键时刻,鲍叔牙支持了管仲。)
桓公五年,宋伐杞,桓公欲举兵救杞伐宋,管仲不同意这样做。当桓公征求鲍叔牙意见时,他毫不含糊地说:“君行夷吾之言!”(鲍叔牙再次支持了管仲。管鲍总是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在人生的旅途上,携手而行。 ”)
后人用“管鲍之交” “管鲍分金”来形容人生知己,相知相悉。
君臣知遇之恩。齐桓公不计前嫌、知人善用。
补充:前686年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的故事,突出齐桓公的大度。
【典故】病榻论相
《史记·齐太公世家》: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 管仲:“知臣莫如君。”
易牙——易牙,大厨师,杀子让齐桓公尝人肉滋味。
开方——卫公子,背弃父母、祖国投齐,父丧不归。
竖刁——竖刁,自宫以求亲近讨好齐桓公。
鲍叔——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一恶,终身不忘。
隰(xí)朋——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
主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