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锡市住区空间模式特征及规划策略研究
杨建辉
摘要:当前,住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住区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
了城市住区空间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无锡市住区空间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要素两个层面建立了考察
住区空间模式特征的基本框架。通过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层面把无锡市住区划分为八种基本类型,以
此为依据选取了八个典型案例住区进行实证研究。在大量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无锡市住区空间模式
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住区空间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有益于宜居性提升的住区
空间规划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整体层面的规划策略包括:适当缩小住区规模;形成“大开放、小封
闭”的住区空间结构;增加功能与用地的混合使用等多个方面。要素层面的规划策略包括:增加住宅及群
体组织的多样性;改变单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模式,加强与城市的互动;构筑开放的住区道路网络,
营造生活次街并合理组织静态交通;形成面向城市开放,点、线、面协调布置的绿地开放空间。另外,提
出住区空间营造应丰富现有住区规划的内涵,充分发挥城市设计的作用,建立多方合作的规划管理调整模
式等规划建议。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宜居理念在住区实践中的落实,对无锡市住区规划建设具有积极的实践
指导意义。
关键词:住区,空间模式,特征,规划策略,无锡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 研究背景
1.1.1 快速城镇化时期相对单一的住区空间模式亟需反思
在快速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大量的住区建设使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得到了明显的
改善,不管是从社会意义还是经济意义上来讲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对
单一的居住小区模式仍然在住区建设中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在这种相对单一模式指导下的
住区空间带来了诸多问题,已经引起了业界诸多学者的注意和关注,甚至广大的城市居民开
始质疑这样一种僵化的住区空间模式。
1.1.2 无锡市宜居住区建设的现实需求
图1 无锡市现代住区建设规划图(2011—2013 年)
资料来源:同引文[1]
为提升居住品质,有效引导宜居城市建设,无锡市将宜居住区作为宜居城建设的主要载
体之一,近期规划建设4 个国际住区,推进居住形态的高端化、国际化,树立宜居城市建设
的示范和标杆;建设10 个宜居示范住区,改善住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性、舒适度、文明程
[1]
度,推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升(图1) 。
但从无锡市城市研究的成果来看,对住区的研究相对较弱,缺少对住区空间整体性的考
察和空间模式规划策略的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对目前无锡市不同类型住区的空
间模式特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有益于宜居性提升的住区空间模式规划策略进行初
步的探讨,以期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进而有效指导无锡市的住区规划建设。
1.2 研究目的
(1)通过对无锡市不同类型住区的考察,揭示无锡市住区空间模式的基本特征,总结
住区空间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针对无锡市住区空间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有益于宜居性提升的住区空间模式
规划设计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2 住区空间模式的基本构成
住区空间模式的考察应从整体和要素两个层面展开 (图2)。因为只有从整体和要素两
[1] 无锡市规划局. 打造中心城市,建设幸福家园——无锡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1—2013 年)[R].无锡:
无锡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2010.
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才能深刻、全面的了解住区空间模式的基本特征。才能在住区建设和
居民居住需求日趋多样性的背景下,处理好规定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塑造出更加宜居的
住区空间。
图2 住区空间模式的基本构成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2.1 住区空间整体层面
主要考察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住区规模;(2)规划结构;(3)开放或封闭的布局
形式;(4)用地构成;(5)开发强度。整体层面的这几个要素是住区空间模式形成的“框架”,
对住区空间模式具有更高的战略性意义,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定性的作用。
2.2 住区空间要素层面
主要考察以下四个主要方面:(1)住宅及群体组织;(2)公共服务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