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幽默大师——林语堂》.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4《幽默大师——林语堂》

幽默大师——林语堂 一.林语堂的生平简介 1.身世简介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文学家。 2.经历概况 经历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 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 1966年定居台湾。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年在香港逝世。 二.部分代表作 1935:吾国与吾民 1936:我的话下册(披荆集) 1936:中国新闻舆论史 1937:生活的艺术 1938:孔子的智慧 1939:京华烟云 1940:讽颂集 1940:风声鹤唳 作品分类 古典小说——《京华烟云》 散文——《脸与法治》《纪元旦》孤崖一枝花》《秋天的况味》《说避暑之益》《我的戒烟》《粘指民族》《论政治病》《中国人之聪明》《脸与法治》《论解嘲》 随笔札记——《冬至之晨杀人记》《女人》 岁月留痕——《鲁迅之死》 现代人物——《林语堂自传》 现代小说——《冬至之晨杀人记》《生活的艺术》《大自然的享受》《人生的盛宴》 杂文——《论解嘲》《林语堂语录》 三.林语堂与他的《京华烟云》 1.林语堂《京华烟云》自序   a.“小说”者,小故事也。无事可做时,不妨坐下听听。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因此与新近甚多“黑幕”小说迥乎不同。既非对旧式生活进赞词,亦非为新式生活做辩解。   b.只是叙述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受难,如何享乐,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 2.京华烟云概观 a,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b,小说采用中国古典章回体结构,记述了中国时代的变迁,自庚子年至中日战争止,以人物悲欢离合为经,时代动荡为纬,地理背景以北京为主,杭州为宾,人物繁华,场面宏阔。 3.主要人物的特色 姚老先生 木兰的父亲姚老先生,即全书思想主旨的载体。他潜心研读道家书籍,收集古玩,修心养性; 他乐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如一个悠然自得的哲人,将时间万物淡然的化于胸怀。 他不让两个女儿缠足,让她们进新式的学校学习最先进的知识,让她们具有新的、进步的思想…….这一切都体现了一种顺应客观发展规律,追求解放、追求真知的精神。 他的一生也正如道家八卦图中的那个阴阳轮,虽然内有波澜曲折,但整体上却是浑圆饱满的。 他活的圆满,死的安逸,地地道道的寿终正寝。 他的生命也体现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肯定和崇尚。 木兰几乎是一个完人。但她又与众不同,有血有肉。她慧质兰心,具备中国传统女性的美丽端庄、温婉娴淑,理智豁达;她更有新女性的才华横溢、开朗大方、热情浪漫以及卓越的社交才能。 她的名字也蕴含了深意:木兰,古代的巾帼英雄;而书中的这个木兰,也同样具有柔中带钢的力量。虽然旧式的婚姻将她许配给另一个与她青梅竹马的男子,但她仍是幸福的而随着那个特殊历史背景下时光的推移,木兰的生活方式开始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安逸到变为村姑,过着幽雅山居的生活,以及最后变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四.林语堂故居 「林語堂故居」座落陽明山腰,興建於民國五十五年,由語堂先生親自設計,是先生生前最後十年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