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免疫学总复习最新复习提纲.ppt

  1. 1、本文档共1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疫学总复习 (2013秋季)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 填空题 简答题 论述题 考试重点 抗 原 1.概念:抗原、半抗原、抗原决定基(表位)、TI-抗原,TD-抗原 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3.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特性比较 4.TD抗原与TI抗原 完全抗原(抗原或免疫原) 半抗原(hapten)(只有抗原性) 半抗原+蛋白质载体=完全抗原 变应原 诱导机体产生超敏反应的抗原。 耐受原 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一 抗原决定基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因其通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表位(epitope)。 (二)理化性质 1.化学性质: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强于其他。芳香族氨基酸不易降解。 2.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多大于1×104。结构复杂,表位多;结构稳定,不易降解。 3.结构复杂性:结构复杂,免疫原性强。 4.分子构象:天然构象失活,B细胞表位(构象表位)丢失 5.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能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所接近的程度。易接近性越好,免疫原性相对越强。B细胞表位 6.物理性状:颗粒性,聚合性强于可溶性,单体抗原。 二 宿主因素 (一)遗传因素:MHC是控制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 (二)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 免疫方式 1.抗原剂量 2.进入机体的途径 皮内>肌内>皮下>腹腔>静脉>口服 3.免疫佐剂 弗氏佐剂 - IgG 明矾佐剂 - IgE 第二讲 免疫球蛋白 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FR)V区中非HVR部位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相对保守,此为FR,共4个。 Fab单价结合表位,不能形成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 Fc与补体、 FcR结合,发挥相应作用。 (4)穿过胎盘:IgG选择性与FcRn(特异性IgG输送蛋白)结合,转移到滋养层细胞内,进入胎儿血液。 4.参与黏膜免疫:sIgA,隔离、结合以及交联作用阻止病原体穿过上皮。 第三讲 补 体 系 统 1.概念: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 2.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与比较 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机制二:补体与IgFc段结合,一方面改变Ig的空间构象,抑制其结合新的抗原表位,继而抑制新的IC形成;另一方面,补体借此插入IC的网格结构,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溶解已沉积的IC。 第五讲 CK、CD 1.概念:CK、CD 2.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2.干扰素(interferon, IFN):I型(α、β、ε、ω、κ),II型(γ) 第一个,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控制细胞增殖及引起发热等。 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T细胞产生。 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α ,β(淋巴毒素,LT) 单核吞噬细胞和活化T细胞产生。 杀伤肿瘤细胞,参与免疫调节,发热和炎症的发生。 恶病质素α 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刺激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分化,还可促进成熟细胞的功能。 巨噬细胞CSF(M-CSF)、粒细胞CSF(G-CSF)、巨噬细胞/粒细胞CSF(GM-CSF)、干细胞CSF(SCF)、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5.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 介导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 TGF-β,NGF, EGF等。 6.趋化因子(chemokine) 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效应的细胞因子。 化学趋化活性,在细胞黏附,脱颗粒与生物活行介质释放,血管生成,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育,淋巴器官起源中起作用。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1、多样性:作用于多种细胞,多种生物学效应 2、局部性:自分泌或旁分泌为主,内分泌 3、高效性:细胞因子与其受体以高亲和力结合,微量pmol即可发挥作用。 4、短暂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是一个短时自限过程,没有前体储存,信号刺激后从基因转录水平开始合成分泌,刺激停止后,分泌即停止,自我调控。 5、作用的复杂性 ①重叠性: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同一种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②双向性:同一种细胞因子在不同微环境或针对不同靶细胞,可能显示相反的生物学效应。 ③ 网络性:细胞因子调节网络 诱导或抑制产生 调节同一受体表达 调节其他受体表达 与激素、神经肽、神经递质共同组成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1、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和发育 1)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P57,图5-5 2)T,B细胞分化发育:胸腺骨髓微环境的细胞因子 3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