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陵墓景观鉴赏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惊雷》雕塑 独秀园第一部分为浮雕:《惊雷》。??这座《惊雷》浮雕总长60米、高4米。整座浮雕以汹涌澎湃的长江波涛为主线,既寓意着陈独秀一生都与长江分不开(出生在长江边的安庆市,早期参与的辛亥革命活动在安庆、芜湖,创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被捕坐牢在南京,被解除总书记职务在武汉,去世在江津),也寓意着陈独秀不平凡的一生经历。 巨星陨落再生何需百年迟?! 通常我们说一个人死了,盖棺论定,墓地便成了他的归宿和终点。但对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就并非如此了。他的墓似乎关涉时间对他的淘洗与评价,因而关涉一种重要史实的书写,也关涉他所置身的这片大陆的政治氛围和意识形态气候。如果一个人的墓冢经过迁葬、埋没、多次修葺和重建,形成了我称之为“墓史”的东西,那么,这时墓冢已成为死者的替身,墓史便有点像逝者的另一种历史,它从终点那儿被强迫着重新长出枝叶,充满了死者生前备受争议的足迹和思想与后来者及时代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死者并没有死掉,也无法安眠,他不断被活着的人惊醒,吵醒,弄醒。他们不是呼着口号、戴着红袖章,就是捧着鲜花、携着修墓工具,甚至带着放大镜和秃笔来盗掘绯闻大发死人财。总之他们必须弄醒这个沉睡在泥土深处的死者,以便清算他的罪行或者表达内心的崇敬,以及嗅嗅有没有金铜的气味。这样一来,死者就不得不醒来,不得不坐起来倾听坟顶上的时代喧嚣。 陈独秀,不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历经大毁大誉,当年有一副挽联是这样写的: “喋喋毁誉难凭!大道莫容,论定尚须十世后。哀哀蜀洛谁悟?慧星既陨,再生已是百年迟!”这个挽联的预见得到了历史的证实,并曲曲折折地呈示在他的墓史中。 陈独秀作为一个无法绕过的历史文化符号,其墓地也成了这个符号最物质的载体之一。人们否定他或肯定他,利用他或敬仰他,都试图通过这个泥土载体来表达什么。这似乎也决定了他的墓屡经动迁和衰荣,蜿蜒而行的墓史简直就像他生前历史的倒影,成了折射20世纪中国政治史和精神史的一面微暗的镜子。 独秀山下独秀坟,民主科学振华魂; 千秋功罪任评说,无愧中华第二人! (获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安息独秀园有感而作) 建议访问《陈独秀研究》网 / 此碑上所刻即“关帝诗竹”。它画中藏诗,原为关公借物寄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此碑纵102厘米,横38厘米。碑上有两竿翠竹拔地而起,雄健挺劲。左方一竿竹子稍向右斜出,清新俊逸的丛丛竹叶,疏密有致,丰丽滴翠。整个画面构图简练,主题突出。若是细细观察和品味,你会发现,这些似在临风摇曳中下垂的簇簇竹叶竟组成了一个个文字,原来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画的右上端还有两方刻印,上边是阴文“关羽之印”,下方为阳刻“汉寿亭侯”。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 陈独秀之墓 艰难的历程 陈独秀墓冢和碑文共先后在四处地点、建立了六次。 1942年安葬立碑是在北京大学、同窗好友、开明士绅和有关地方当局大力赞助下完成的。 1947年,其三子陈松年按父亲的生前遗愿,将其灵柩从江津运回安庆,与原配夫人高晓岚 合葬于安庆城郊十里铺叶家冲。由于碑文用的是“先考陈乾生”之名,外界无人知晓中共的 缔造者就“埋藏”在这里。解放后到文革前都只有家人去祭奠。 1979年在陈独秀百年诞辰之际,在安庆文化局的关心下,墓碑重新确立。 1981年是在陈独秀的后代上书给邓小平后,经其批示后,第四次墓碑得以重建和扩建。 1989年第五次是四川省江津市应万人上书要求,在原地原样恢复了陈独秀的墓冢。同年安徽 省确定了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督查室派人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筹建陈独秀陵园。 2001年1月17日,《独秀园》一期工程建成;陈独秀英魂从此永久地安息在独秀山下。 陈独秀墓碑史成了一部浓缩了的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篇章; 它记载了我党对待历史评价和恢复历史真面目的曲折艰难历程。 江津地貌图 JSP 第一次魂落江津 陈独秀生前曾作诗曰:“问我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邓蟾秋邓仲秋叔侄尊重了他生前的愿望,慷慨地让出自家园地安葬了他。这是开明绅士和好友给予他曲折一生可贵的尊重和满足。 葬礼操办人 好友邓仲秋 陈独秀的葬礼 ? 陈独秀病逝时,仅有几位家人、好友邓仲初、何之瑜和从重庆赶到的老友包惠僧在侧相陪;说明他死得有些突然,这也给他丧事的筹办带来很大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是当时他既无墓地,又无棺材,这可难坏了何之瑜这一承办人及陈的亲属。幸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