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与小学人物塑造写作训练三摘要.ppt

世界名画与小学人物塑造写作训练三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个人物 多人物 农民之家 路易·勒南 1648年 油画 113×159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幅画作为路易·勒南个人的特殊画风,还多少显露出他曾向佛兰德斯肖像画家学习的迹象,即是说,人物的构图处理带有哈尔斯或伦勃朗等画家在群体肖像画上的特色。人物均衡地排开,面向着观众,不过农民形象都富有个性表现,比前辈画家画得更舒展一些。 路易·勒南在描写农民形象及其生活时,不作任何掩饰,恶劣的农村环境,贫困的物质生活,终年劳碌在土地上的老人、为了温饱而操劳的瘦削老妇(在左侧),营养不良、衣衫破旧、光着双脚的小姑娘,都画得精细异常,感人至深。每一个形象具有一定的肖像特征,人物的细节不带丝毫抽象概念,因而使观者产生一种肃然的可信感。 勒南兄弟,法国画家,共3人。A.勒南(约1588~1648年)最年长,是兄弟画室的领袖,1648年5月25日卒于巴黎;L.勒南(约1593~1648年)成就最大,1648年5月23日卒于巴黎;M.勒南(1607~1677年)画风与两位哥哥略有不同,1677年4月20日卒于巴黎。他们的故乡是拉昂,1629年迁居巴黎。因为3人作画只签勒南名字,后人很难将他们的作品区分开。作品多为描绘农村题材的风俗画和肖像,是17世纪上半叶与宫廷古典主义艺术相对立的画家。代表作《割草归来》、《铁匠铺》、《农家室内》、《幸福家庭》等,充满生活情趣,人物虽多半是静止的、肖像式的,却有一种庄严肃穆的美。 1937年8月28日下午4点,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南站),一个婴儿在铁轨的废墟上哭泣,他的父母已死于刚才的轰炸。在这次轰炸中,1800人,大部分是等候撤离的妇女和儿童,只有300人活了下来。每次看到这张照片都禁不住令人落泪。  梅杜萨之筏 席里柯 法国 1819年 布面油画 491×716cm 巴黎卢浮宫 作品描绘的是1816年法国皇家海军“梅杜萨号”,由于船长无能而触礁沉没,筏上残生者在望见远处船影时嘶声呼救的情景。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席里柯(Theodore Gericault,1792-1824),法国著名画家,新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 生于法国鲁昂,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1808年从画马名家韦尔内学画。1810年入盖兰画室,与德拉克洛瓦相识,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大师的名作。1816--1817年赴罗马学习。回到巴黎后展出了那幅著名的《梅杜萨之筏》。随后,他去了英国学习画马。在英国,籍里柯由于一次意外坠马而英年早逝。他只活了33岁,短暂的一生给人类留下的艺术遗产有191幅油画、180余幅素描、100余幅石版画和6件雕塑,其中《赛马》、《轻骑兵军官》、《奴隶市场》等都广为人们所称道。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 法国 1830年 油画 260×325厘米 卢佛尔博物馆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尔;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自由的渴望。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