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勘探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第一节 三维地震勘探概述 第二节 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采集 第三节 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 第四节 三维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与应用 本章主要参考书: 1.《三维地震勘探》 郝均等编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 2.《三维地震勘探方法》 马在田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 3.《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A.R.布朗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 《勘探地震学资料解释的基础与应用》 杨宝俊等编著 地质出版社 5. 《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实例》 张德忠主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三维地震勘探与二维地震勘探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①三维地震勘探所取得的数据齐全完整,准确可靠,有长期的保存价值; ②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资料对于研究复杂构造,在当前所用地震波的纵横向分辨率允许的范围内都可以基本查清; ③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资料包含了地震波的各种信息,它对振幅有更大的保真度,相位数据更齐全。这对研究地震波成像和反演求逆的研究更为有利。因此,三维勘探所得到的资料更有利于研究地层的岩性; ④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完整统一性以及显示技术的现代化,推动了解释向自动化和人机交互解释系统的发展,为解释工作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条件,缩小了解释工作落后于地震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技术发展的差距 ⑴它是获得地下构造和岩性的精确地震成像的最佳方法,目前还没有其它方法可以与其相比,它可使钻井成功率更高; ⑵高分辨率有助于发现可能忽视的油气储量; ⑶其资料可用作储层特征描述,是油藏描述的有效地球物理方法,可大规模提供有关储层特征的信息,可提供高采样密度的储层数据; ⑷可作时间推移三维地震监测(用于油田开发、查明剩余油分布等) ①复杂构造勘探 查明因断层发育、地层产状变化大而引起的绕射波、侧面波等干涉严重的复杂断裂构造区,以及盐丘、礁块、地层尖灭、不整合、微型构造等; ②地层岩性和沉积特征研究 结合钻井资料研究地层岩性的平面和空间变化; ③油田勘探开发 帮助制定或调整油田勘探开发方案,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监测油藏动态 1、震源线 source line 激发点在该线上以一定的间隔、规律分布。 2、接收线 receiver line 检波器以一定的间隔在该线分布。 3、纵线方向in-line 与接收线平行。 4、横线方向x-line(crossline) 与接收线垂直。 4、子区 box 两条相邻的接收线和两条相邻的震源线所组成的区域。 5、排列片 patch 某一炮激发时,所有参与接收的检波器组成该炮的排列片。 6、线束 swath 炮点滚动一次的接收线数。 7、面元 cmp bin 1/2的炮线距*1/2的接收线距 8、覆盖次数 fold 在一个CMP面元内被叠加的次数 9、最小炮检距 Xmin(最大最小炮检距) 每个子区内,都有一个炮点和检波点对的最小距离,对全工区内所有的子区来说这个距离是不同的,其中距离最大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小炮检距。 10、最大炮检距 Xmax 一个排列片内炮点和检波点的最大距离。 11、偏移孔经 migration aperture(满覆盖区) 为了使倾斜同相轴或绕射点正确成像而必须加在三维测区上边缘区域的宽度。 12、最大非纵距:一束线中炮点与检波点垂直INLINE方向的最大距离。 1.三维工区的确定 工区面积的确定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①地下勘探面积A0——即需要搞清楚的地下主要目的层面积,应根据具体地质任务划定的范围设计,实际生产中可预先根据以前所做的地震和钻井工作大致确定,然后考虑其它因素,最后确定; ②满覆盖面积 偏移范围的确定—指倾斜地层在偏移处理中使其恢复到正确的地下位置所应移动的水平距离, 对一个倾斜反射同相轴进行偏移时的最大距离是: X1=Z﹒tgφ 或 X1=Vt0sinφ/2 其中:Z—深度,φ—最深目的层的最大倾角,V—平均速度,t0——Z对应的垂直反射时 显然,这个扩大范围的估算由目的层的深度和倾角决定。 由这个“偏移帽沿”X1扩大后A0变成了A1——满覆盖面积,但还应加上覆盖次数渐减带和附加段,最后得到 ③实际施工面积A2—它应是地下勘探面积+各周边目的层所需的偏移孔径、覆盖次数渐减带和附加段的综合考虑。图中的X2应有观测系统决定。而且各方向上的X1、X2不一定完全相等。 ⑥覆盖次数渐减带 覆盖次数渐减带大约等于0.2Xmax ⑦记录长度 应足以记录偏移孔径内的绕射尾部和目的层,一般应比最深目的层反射T0时间长1秒。 ①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