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详解.ppt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膜覆盖 套种 植树种草 穿过黄土高原北部的三北防护林是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被称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现有人指出“种树不如保树,种草不如保草”,谈谈你的看法。 三北防护林 沙棘是黄土 高原综合治 理的突破口 小流域综合治理 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歌谣,这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对淤地坝地位与作用的真实评价。 (2)兴修水库(沟谷) 思考:兴修水库有何 作用? (3)修筑水平梯田(缓坡) 思考:在坡地修梯田 有何作用? (4)平整土地(塬面) 田埂 水平梯田剖面示意图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见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本节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危害、 原因、 治理措施 长城 秦岭 太行山 日月山 青海 甘肃 宁夏 陕西 山西 40°N 33°N 范围:黄土高原东起______西至_______ 南至_______北至 _______,跨越了_______ 、 _______ _____等省大部分和 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的一部分。 太行山 日月山 秦岭 长城 山西省 陕西省 宁夏 位置: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地区。 黄土高原的概况 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蒙古、中亚等地的荒漠、隔壁吹来的。 戈壁 沙漠 黄土高原 太行山 中亚、蒙古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 耕地土层 变薄.土壤养分 流失。 耕地质量 下降.农业单产 降低。 (三跑田) (2)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 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 地上河 ”。并造成当地 生态环境 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 自然灾害 的发生。 (一碗水,半碗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一碗水,半碗沙 开封铁塔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7米 花园口事件 1938年6月,日军逼近郑州,国民党军队在此炸毁大堤,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花园口事件”。 花园口决堤时,蒋介石以军事机密为借口严密封锁消息,没有通知老百姓疏散和迁移,黄水下来后,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老百姓突然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花园口决口,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89万人,而日军伤亡只有1000多人,这次洪灾,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390万人背井离乡。他们一路乞讨,远的一直逃到陕西甘肃等省,从中原到西北,迤俪着一幅长长的饿殍图。 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花园口决口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水土流失的基础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 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 生态环境脆弱。 (2)黄土质地特殊, 土质疏松 。孔隙很多, 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 季节分配不均 .多 集中在_夏季,且多暴雨_ (4)自然灾害频繁. 滑坡、塌陷、泥石流 等 时有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 沿海→内陆 湿润→干旱 森林→草原 农业→牧业 平原→山地、高原 1)位置 —过渡性 —生态环境脆弱 直立性强,但极易遭受流水侵蚀 2)质地—特殊性 黄土高原 3)降水—集中性 4)灾害—频发性 1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1轮荒耕作制度 2露天开矿 3人们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 2 )破坏植被: 历史上营造宫殿、 伐木烧薪 战争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影响 修路 陡坡毁林开垦 采矿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植被破坏 营造宫殿 总结归纳:水土流失的原因( ★ ★ ★ ★) 1自然原因 2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抛荒 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 降水: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土壤: 黄土土质疏松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频繁 植被大量的被破坏:毁林开荒 人口增长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农作物产量下降 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1)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发展。 ①要以 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 改土与治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