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市及轨道交通XX号线
监控量测方案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XX集团XX项目部
年 月
目 录
一、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工程概况………………………………………………………………………………………………………………………………………………………………3
四、信息化施工组织……………………………………………………………………………3
五、 施工监测设计 ……………………………………………………………………………4
5.1、地表沉降监测…………………………………………………………………………4
5.2、地表建筑物(构造物)沉降、位移、倾斜、裂缝监测……………………………6
5.3、管线变形监测…………………………………………………………………………8
5.4、隧道内管片沉降、收敛监测…………………………………………………………9
5.5、东风渠、七里河交叉口过河监测……………………………………………………9
六、警戒值的确定及监测频率…………………………………………………………………9
七、人员设置及仪器配备………………………………………………………………………10
八、监测质量保证..……………………………………………………………………………11
九、监测成果报告………………………………………………………………………………11
XX市及轨道交通XX号线体育中心站~博学路站隧道工程
监控量测方案
一、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I 1/490-2007
《地铁设计规范》GB50-2003
6、《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XX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办法》;
二、工程概况)
第XX合同段全长XXXX米,其中XXXX站长XXXX米,盾构区间长XXXX米,盾构段双线总长XXXX米,明挖区间长XXXX米。
XXXX站——XXXX站盾构区间段起止里程为,西起左线CK32+487.74(右CK32+487.74),东至CK34+698.25(CK34+698.25);XXXX站——车辆出入线段区间段,西起RCK0+056.152东至RCK2+962.0 ;XXXX站的起止里程为CK34+698.25至RCK0+056.152 。
其中XXXX站至XXXX区间工程区间长度约为XXXX米,联络通道三处,其中中间联络通道带有通风井。三处联络通道离始发井距离分别约为:490米、1309米、1869米。
线路平面包含两段圆曲线,曲率半径分别为350米和450米。竖曲线由21.4‰-2‰等坡度组成的V字型。
隧道盾构施工选用德国Herrenknecht公司生产的复合盾构机作为隧道掘进设备。该设备配有德国VMT公司生产的SLS-T隧道导向测量系统,需定期和不定期对导向系统进行定位并由人工测量对盾构机的掘进姿态和环片安装状态进行检查和核准。
三、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监测工程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对现有建筑物、构造物、交通运输、自然环境的破坏。
2、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指导盾构推进的施工,使掘进参数能够及时根据现有环境的变法而优化,以达到节省工程成本及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
四、信息化施工组织
建立专业监测小组,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点的埋设和监测仪器的调试、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软件,快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地形地质条件、掘进参数等制定施工监测设计。施工过程中通过外业测量收集必要的数据,绘制各种时态关系图,进行回归分析,对被监测对象的状况和施工安全做出综合判断,及时反馈于施工中,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使施工过程中的完全状态进入信息化控制中。信息化施工流程如图4-1所示。
图4-1 信息化施工流程图
五、 施工监测设计
为确保掘进线路周围地面、地表建筑物(构造物)、地上地下管线等处于安全监控状态,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的监测项目有:
1、地表沉降监测;
2、地表建筑物(构造物)沉降、位移、倾斜、裂缝监测;
3、管线变形监测
4、隧道内管片沉降、收敛监测
5、东风渠过河监测
5.1、地表沉降监测
1、基准点的布设:
根据隧道线路及地表需要监测的主要建筑物要求布设一条沉降监测基准点高程控制网。控制网要求稳定、相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 2020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质量检测音乐试卷及答案.doc
- NB-T11094-2023水下自护混凝土技术导则.pdf
- 第六章 1 牡丹月季.ppt VIP
- 2025【维维股份财务风险及应对策略探析9200字】.doc
- 20210730-大有期货-煤炭期货月度分析报告:保供增产持续发力,煤价或阶段性回调.pdf VIP
- 2023入团团史团章考试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pdf
- 教学成果奖励 高考奖励方案.docx VIP
- 约翰迪尔7600_7700_7800拖拉机维修手册 英文l.pdf
- DB41_T 1037-2015垂直度检测尺校准装置规范.doc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医院信息科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