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第七章建筑基础基本知识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3 桩基础 (三) 按形状 按纵断面:楔形桩、树根桩、螺旋桩、多节(分叉)桩、扩底桩、支盘桩、微型桩 按横断面:圆形,八边形,十字桩、X形桩 桩身 §6-3 桩基础 (四) 按尺寸 按断面(直径)的大小:大直径:d80cm; 小直径d40(25)cm 按长度(长径比)l 60m(?3) 长桩 l 10m 短桩 ? 水平变形系数 ?l ? 2.5 为刚性短桩 2.5 ?l ?2.5 为弹性中长桩 ?l ? 4.0 为弹性长桩 §6-3 桩基础 (五) 按荷载传递方式 (1) 竖直荷载:端承桩(嵌岩桩)、摩擦桩、端承摩擦桩、摩擦端承桩 Q = Qp+Qs Tip resistance(端承力), Skin friction(侧摩阻力) 端承桩 主要由桩端承受极限荷载,桩不长,桩端土坚硬 摩擦桩 主要由桩侧壁与土的摩擦力承受极限荷载,桩长,深 §6-3 桩基础 端承桩 P s P 摩擦桩 施工方法—沉桩方法 1 预制桩 Prefabricated pile 挤土桩 2 现场灌注桩 Cast in place 非挤土桩 1 预制桩 2 现场灌注桩 气锤打入 振动沉桩 静压桩 引孔,部分挤土, 大面积地面隆起 不引孔,挤土桩 成孔方法 人工挖孔 螺旋钻 正反循环—地下水以下泥浆护壁 冲击,夯扩,爆破 沉管灌注 浇注法 省,易泥皮,虚土,断桩 水上 水下 其他 离心,预应力, 工厂,现场 二、桩基础的受力特点 1.单桩竖向荷载的传递 :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产生相对于土的向下位移,从而使桩侧表面受到土的向上摩阻力。随着荷载增加,桩侧摩阻力从桩身上段向下传递;桩底持力层也因受压产生桩端反力,当沿桩身全长的摩阻力都到达极限值之后,桩顶荷载增量就全归桩端阻力承担,直到桩底持力层破坏。 2.群桩效应: 由2根以上桩组成的桩基称为群桩基础。竖向荷载作用下, 由于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 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条件的独立单桩有显著 差别。一般来说,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小于单桩承载力与桩数 的乘积,这种现象称为群桩效应。群桩基础竖向承载力与单 桩竖向承载力之和的比值称为群桩效应系数。 三、桩基础的构造要求 (1)桩的平面布置可采用对称式、梅花式、行列式和环状排列。 图6-15桩的常用布置形式 (a)柱下桩基(三桩承台) (b)柱下桩基(矩形承台) (c)环形桩基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 (6)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7)配筋长度: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8)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Ⅰ级筋)和35倍(Ⅱ、Ⅲ级筋)。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应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有关要求。 (9)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 (10)桩基承台的构造要求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6-4 基础施工图 一、基础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定义:基础施工图表示建筑物室内地面以下基础部分的平面布置及详细构造。 组成: 通常由基础平面布置图和基础详图组成,以及 一些必要的设计说明。 (一)基础平面图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图名、比例; (2)纵横向定位轴线及其编号。 (3)基础梁、柱、基础底面的尺寸及其与轴线的关系; (4)剖面图的剖切线及其编号。 (二)基础详图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图名、比例; (2)基础剖面图中轴线及其编号,通用剖面图,则轴线圆圈内可不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