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Convergent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种会聚板块边缘 菲律宾:两个大洋板块的会聚 南美:大陆与大洋板块的会聚 喜马拉雅:两个大陆板块的会聚 会聚边缘的分布 多数火山位于汇聚板块边界附近 南美两岸的被动和活动大陆边缘 活动大陆边缘结构 混杂堆积 蛇绿混杂岩与滑塌堆积的区别 弧的应力状态 双变质带特点 第三节 造山运动(下章) 2)、汇聚边缘的岩浆作用范围 随与海沟轴的距离和俯冲带深度的增加,岛弧火山岩的化学成分在空间上系统变化的规律称为成分极性。在火山岩成分极性中,最有指示意义的是当w(SiO2)一定时,w(K2O)随俯冲带深度(h)的增大而增加,K-h成线性正相关关系。 会聚边缘的岩浆侵入 3)、大陆壳产生的主要方式 玄武岩 安山岩,流纹岩 花岗质大陆壳形成的三个阶段 Adakite的原始定义 ? Defant and Drummond (1990)的定义:adakite是一套火山岩或侵入岩,形成于岛弧地区,是? 25 Ma的热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 地球化学特征: 埃达克岩以SiO2 ? 56%、Al2O3 ? 15%(很少低于此值)和MgO通常小于3%(极少大于6%)为特点,Y和重稀土元素含量低(Y18 ppm、Yb ? 1.9 ppm),Sr含量高(很少小于400 ppm),87Sr/86Sr 0.7040;其主要矿物组合是斜长石和角闪石,可以出现黑云母、辉石和不透明矿物。 4)、埃达克岩 J K N1 环太平洋的许多新生代埃达克岩(如阿留申群岛的Komandorsky、美国西北部的Cascade 与St. Helens、安第斯的Austral、墨西哥的Baja、中美洲的Panama和Costa Rica、智利的Cerro Pampa、菲律宾、日本西南部、俄罗斯堪察加等地区 埃达克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Defant(2002)重新阐述了埃达克岩的定义: “adakite should be a general term used for those rocks with adakit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hould have no “process” implications.” 双变质带 (paired metamorphic belt) 5)、弧区变质作用 高压变质带和低压变质带基本形成于同一时间;  两个变质带的走向大致平行;  高压变质带常位于向大洋一侧, 低压变质带常位于向大陆一侧。 1)、双变质带特点 2)、变质双带成因 Miyashiro (1972,1973)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变质双带的成因。他认为变质双带成因与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种运动有关。 高压变质带成因:大洋板块沿消减带下插到较深部位,形成一个局部的高压低温环境,形成高压变质带。 低压变质带成因 大洋板块沿消减带下插的同时,引起上覆楔形地幔部分熔融产生岩浆,岩浆上升并加热地壳,在岛弧下部形成一个局部的低压高温环境,形成低压变质带。 榴辉岩 斑岩Cu-Mo 智利北部 Aktogay-Aiderly 秘鲁南部 La Granja Butte SW Arizona / Sonora 智利中部 (引自Cooke,2009) 斑岩型Cu-Mo矿床 6)、矿床 智利 丘基卡马塔矿坑 斑岩型矿床 (引自Cooke,2009) 多不杂Cu矿 多不杂Cu矿 班公湖-怒江带北侧多不杂Cu矿 3 弧与弧后区的关系 分离 汇聚 俯冲板块的年龄 俯冲角度 地震活动 前隆 弧的应力状态 E1-2 E3-N1 N2 K2-E1 N1 Q 4. 弧后盆地 弧后裂陷盆地 弧间盆地 弧后前陆盆地 爱琴弧后盆地 陆壳基底 5. 俯冲增生与俯冲侵蚀 大洋板块和和海沟中的物质在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落下来,通过叠瓦状冲断层或褶皱冲断等机制附加到上覆板块的作用。 1)、俯冲增生 * 第7章 汇聚边缘 Convergent Margins 第一节 活动大陆边缘 一、形态和结构 (据Condie,1982) 非火山外弧 弧 (火山弧、岩浆弧) 弧前区 弧后区 岛弧型(西太平洋) 陆缘弧型(安第斯) 活动大陆边缘 二、地质特征 1. 弧前区(海沟、增生楔) 陡的逆冲断裂 缓的逆冲断裂 增生楔的构造(巽他弧) 下伏增生楔发育逆冲叠瓦构造 上覆海沟斜坡盆地 1.构造变形 2.混杂堆积(Chaotic deposits) 混杂堆积的特征结构是岩块位于基质之中。 岩块的形状、大小相差悬殊,可以自厘米级到若干立方公里,即整个山体都由岩块组成。 基质的成分多为碎屑沉积物(砂、页岩)或蛇绿质岩石,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是火山岩、碳酸盐岩和蒸发岩。 1)、滑塌堆积(Olistostrome) 具有构造成因的混杂堆积 2)、混杂岩 (M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