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二)
班级:
姓名:
高二语文备课组
朔 州 市 第 一 中 学 预 案
学科:语文?? 年级:高二???? 班级:???????姓名: 课题:《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结构,找出本文刻划的景物并能根据描写的文字概括景物特点。
2.找出文中表达情感的句子,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理出感情线索;分析作者感情与景物特点(意境)是如何交织融合的,从而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3.学习本文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4.认识“通感”的修辞手法,体会“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会造通感的句子。
【重点难点】
1.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3.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4.“通感”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是碧绿的荷花,在不同人的眼里就有不同的理解。宋?杨万里曾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
2、作家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年出版诗集《踪迹》,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年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文中表现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蓊蓊郁郁( ) 袅娜( ) 踱步( ) 霎时( )
弥望( ) 斑驳( ) 渺茫( ) 点缀( )
三、解释下列词语
1.蓊蓊郁郁:
2.霎时:
3.袅娜:
4.脉脉:
5.朗照:
朔 州 市 第 一 中 学 学 案
学科:语文?? 年级:高二???? 班级:???????姓名: 课题:《荷塘月色》
1、整体感知------根据作者的行踪变化划分,疏理全文脉络。
部分 相关自然段 行踪 作者心情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2、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这样写有什么目的?段所写的景物依次是:、、、、。
这一段景物描写的观察角度是:由而,由则由而。
(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朔 州 市 第 一 中 学 预 案
学科:语文?? 年级:高二???? 班级:???????姓名: 课题:《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散文的能力。
2.品味本文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1.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2.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学法指导】
1.美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意境。
2、比较赏析法。
3.组织讨论法。如对“清,静,悲凉”等秋的特点的深层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作者:郁达夫(1896~1945),????? ? 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