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方其他少数民族民居 怒族民居 怒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江两岸,著名的横断山脉峡谷区。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夹峙的怒江自北向南奔腾而下,构成切割很深的怒江大峡谷,两岸峭壁危崖,地势险峻,交通十分不便。高山峡谷气候分热、温、寒三带和江边热、山腰温、山巅寒的立体气候,有“十里不同天”的特点。 怒族以血缘亲属关系聚居组成村寨,规模大小不等。崇山峻岭中的村寨,房屋依山就势,自由分布,—般间距较大,朝向服从山势,道路蜿蜒曲折,顺山而行;怒江河谷的村寨,多坐落在怒江畔的扇形冲积堆上,激流轰鸣,日夜相伴。 每户住房一幢,均无院墙。 由於山崖石坚地陡,难於取平,多为一边架於山崖地面上,另一边在崖坡栽长短不等的木柱,将居住面架平,形成干阑形式的架空层。 平面矩形,内分两间,均有火塘,外间煮饭兼子女卧室,内间为父母卧室。 双坡悬山草顶,出檐颇深,阴影浓郁,掩映著低矮的竹席墙和通透的架空层,形成虚实、光影对比,建筑风格轻盈质朴。。 在气温较低森林茂密的地方,是圆木相叠的墙体和木(草)双坡顶的“垛木房”,亦称“木楞房”,形成干阑与井干结合的民居。 平面方形或矩形,一至三间,一间者为方形,中有火塘,煮饭寝卧均在此。三间者中为凹廊,是进人室内的过渡空间,两边为卧室,均有火塘,父母子女分别居住。木材不施油漆,显露天然本色和质感,具有敦厚、朴实的原始美。 普米族民居 聚居於云南西北的兰坪宁蒗县,少数分布在丽江中甸等县。普米族信奉原始宗教,逢年过节都要祭祀祖先、竈神等。永宁的普米人还笃信喇嘛教,家中特设经堂请喇嘛念经,村寨中有喇嘛庙或嘛呢堆。 普米族多在林木茂密的山区聚族而居,兰坪通甸、宁蒗永宁海拔分别为二千米、二千七百米左右,气候寒冷。村寨建在山腰缓坡地带,背风向阳,依山就势,灵活布置,一般二三十户,也有几户和四五十户的。 兰坪普米族民居一般由二层三开间“木楞房”(即井干式)组成不封闭的三,四合院或曲尺形院落,房前有单层或两层前廊,有的从二楼悬挑前廊,作为室外家务活动场所和过渡空间。石勒脚、井干壁体与木构架结合,盖双层木板瓦或筒板瓦。楼上储物,楼下住人并设火塘。主间做高架火塘与周围两三张床同高,形成整体,上安铁三角架烧水做饭,塘火终年不熄,除取暖外,还是过年过节祭祀、待客的地方。 宁蒗永宁三、四合院木楞房,是母系大家庭的住所,平面不对称,与纳西族摩梭人对称四合院不同。主房单层有火塘并设神龛供灶神,是女主人、小孩居住的地方,和做饭、祭祀、家庭活动的中心。厢房底层作库房畜厩,楼上一侧为经堂,另一侧或门楼上为成年妇女接待性伴侣“阿注”,的几个小间卧室,以适应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需要。 景颇族民居 景颇族是在滇缅边界跨境而居的民族,主要聚居在盈江、陇川、瑞丽、潞西等县市山区。 分低楼式(底层高一米内)高楼式(底层高一点六米至二点二米)两种。 传统低楼式民居为木柱、木檩纵向承重,竹椽、竹壁、竹或木楼面、草顶、不开窗,从山面门廊登梯入室。屋顶坡陡达四十五度,出檐超过一米,山面屋脊挑出远於屋檐,有的加中柱支承,以防雨淋门廊,形成长脊短檐的倒梯形屋面。 铜壁关山区还有这种倒梯形屋面低楼式干阑民居。 景颇村寨裏的低楼干阑式外廊民居,与单建厨房组成一字或曲尺形布局。入口楼梯设在正面前廊。有的从山面登楼。通长前廊宽敞明亮,是居民日常生活休憩的地方。 铜壁关山区还有曲尺形高楼干阑式外廊民居。 佤族民居 佤族现主要聚居在怒山南段阿佤山区、沧源、西盟等县。 佤族村寨多建在树木茂密的山坡或山顶平地上,一般几十至百户左右、村寨中心建寨桩或方寨心亭,内立寨桩,供祭祀用。亭为歇山顶,木搏风板在屋脊交叉处,有象牙形木插销锚固,造型美观。一幢幢不拘方位、自由布置的草顶椭圆房,在薄雾笼罩下,与大自然的茂林修竹融合在一起,景观优美。沧源班洪有的村寨内,树木葱笼,藤萝缠绕,晒台相望,炊烟袅袅,更富生气和野趣。 沧源佤族民居,是竹木结构草顶的干阑式建筑,利於通风、防潮。平面椭圆,楼上住人,分二三间,大间堂屋兼卧室,有火塘做饭、取暖,小间存物或卧室,半圆形入口门廊与晒台相连,楼下饲养家畜,屋顶坡陡约六十度,屋面盖到楼面而无外墙,室内屋顶三角形空间,用作储物,开草制外撑老虎窗,通风采光。除梁、柱、檩、楼愣用木材外,大量用竹。造型奇特,歇山草屋顶两端竹或木博风板在屋脊交叉呈燕尾形,屋脊两侧压竹,称屋脊牙,均有插销锚固。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两千多年前小铜房和日本长野县仁科神明宫都有这种燕尾形博风板,三千多年前的沧源崖画上也有椭圆顶干阑建筑,说明佤族民居源远流长和中日建筑文化上的渊源。 傣族民居 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势平缓,澜沧江、瑞丽江分别贯穿其间。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和热带气候。竹木茂密,资源丰富。 村寨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的广阔田野上,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