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 ——李婷、邹海燕、亓瑶 幼儿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功能 定义 指幼儿与其他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互动过程。 功能 1.促进身心健康 2.改变自我中心认知 3.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与适应能力 4.提高学习成效 幼儿的主要人际关系: 一、亲子关系 1.定义: 就是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儿童社会关系中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一种。 2、亲子关系的内涵: 1)建立“情感联系”: 通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教养关系,加深彼此之间的熟悉度。 2)建立心理安全感 : (什么是“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期”理论中指出,儿童或者人发展过程中最早的一个“心理危机”就是“信任-不信任”,而安全感获得是建立“信任”的必要条件。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期”(人生八阶段) 3)建立依恋(attachment):早期亲子关系的核心 依恋的特征: 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孩子特别有安全感,特别快乐、轻松。 孩子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的抚慰最有效。 在依恋对象身边,儿童愿意与人交往也愿意参加学习、游戏等其他活动。 依恋的发展过程 对人无差别的反应阶段(3个月以前) 对人有选择的反应阶段(3-6个月) 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二、 亲子关系的意义 : 促进儿童愉快积极的情感发展 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 可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儿童的人际交往 有助于儿童的早期学习 三、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 1、端正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态度 是成人对于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角色的自觉、不自觉的态度、评价与操作方式。 教养方式 是成人对于孩子实施养育的具体方式、方法。 父母教养态度的主要类型 民主型 专制型 溺爱型 放任型 2、形成亲子间安全的依恋关系 依恋一般形成于婴儿6-8个月之间,分离焦虑与怯生的出现是依恋形成的标志。 1)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合理型) 焦虑-回避型(无依恋) 焦虑-矛盾型(反抗型) 2)影响依恋形成的因素 抚养质量——养育者的敏感性与反应性 儿童自身的特点——外在的体貌特征、身体的健康情况、内在的气质特点 文化因素——养育观、养育方式 3、了解与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 成长的反抗期正确对待 (第一反抗期、第二反抗期、第三反抗期) 发展的关键期不容错过 如何亲近孩子??? 学会观察 了解孩子的兴趣、个性、习惯 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非言语信息(需求、抗议、发问等) 适当反馈 4、要保证亲子沟通的时间与质量 Telling Talking 三“T” Time 5、开放儿童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6、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 和孩子一起玩(平等) 维护孩子的独立性 鼓励孩子的创造性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话题讨论: 亲子关系不和谐通常是哪些原因导致? * * 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幼关系 自我与他人的对比 自我整合对绝望 老年期 配偶、子女 生殖对停滞 成年期 朋友和异性伙伴 亲密对孤独 成年早期 同伴群体、理想“英雄” 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12—17岁 教师、学校、邻里 勤奋对自卑 6—12岁 家庭 主动对内疚 3—6岁 父母 自主对羞怯与疑惑 1—3岁 母亲 信任对不信任 婴儿期(0—1岁) 有重要影响的人 心理社会危机 年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