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荒碱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二)水稻种植 建立标准化田间工程 ,保证排灌通畅 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盐碱地种植水稻的先决条件,是要有充足的水源,有了充足的水源之后,还要按照盐碱地的面积做好区划,建好排灌水设施,如果没有排灌设备,遇到高温干旱的天气,盐碱、化肥等各种物质积累,稻田的盐碱浓度加大,容易导致稻苗发病。在排灌水系统中,进水渠和排水渠要单独设置,根据每块方田对洗盐碱的要求不同,要求能独立灌水、排水,相互不受影响。 三、盐碱地改良与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一)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原则 盐碱化地区生态脆弱,自然条件限制因素多,对于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要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切实加强生态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宜开发则开发,不宜开发则应以保护和恢复生态为主,为盐碱地资源后继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二)因地制宜,分区利用,综合利用 对于盐碱地资源的利用,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应综合考虑土壤、植物、水等各种条件,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有机结合,努力拓展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发展生态经济,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根据盐碱地实际情况,立足盐碱环境,着眼点以盐渍土发展向盐生植物,充分发挥盐生植物的作用,发展盐碱农业与生态经济,真正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加强耐盐生植物研究,充分挖掘盐碱地资源潜力 盐生植物中蕴含重要的基因资源,对培育耐盐作物具有重要价值。目前,盐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有关国家非常关注和致力研究的重要领域。一些国家在技术上已取得重大进展,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盐生植物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成就突出,在盐生植物生理生态、栽培加工、生物技术等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盐生植物具有多种开发利用价值,可以作为食品或食品原料、牧草饲料、工业原料以及医药原料等。此外,盐生植物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盐生植物的研究工作,也是发展盐碱农业的迫切需要。 发展水产养殖,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资源 发展咸水、微咸水养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原本无法利用的盐碱土地资源,而且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区域经济的改善。据河北省水产局资料,至2003年,该省沧州市年盐碱地水产养殖面积已达到2 667 公顷,2002年鱼虾总产量8 500余t,产值近亿元,纯效益5 000多万元。实践证明,盐碱地咸水、微咸水养殖可以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挖池抬田,并以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相结合的形式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可以缓解土地次生盐碱化程度。随着水域面积增多,空气湿度增加,生态环境也可得到改善。有助于提高我国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促进盐碱地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化苇场开展旅游 推动苇场生态旅游业发展, (1)土地盐碱化的地质环境因素 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黄河自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改道以来,携大量泥沙淤海造陆形成的,位于华北地台区济阳坳陷的东北部,是中、新生代的一个沉降区,在第四系海相沉积物上覆盖一层河相沉积物,这种二元结构沉积物特性,深刻影响该区土壤积盐状况和盐碱特性。 (2)土地盐碱化的物质基础 大气降水、黄河水侧渗、引黄水、海水侵染和风暴潮侵袭给黄河三角洲带来大量的水分和盐分,成为土地盐碱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所有进入三角洲地区的水分和盐分都经过土壤进入地下水系统,抬高了地下水位。由于地势低平,区域径流滞缓,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区域土壤向积盐方向发展。 (3)土地盐碱化的动力条件 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盛行区,多年平均气温11.7~12.6℃,降水量530~630mm,蒸发量1750~2430mm,大气蒸发可使土壤水分汽化,促使地下水补给土壤水,成为土壤水盐向上运动的动力条件。黄河三角洲蒸降比达到3.5左右。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值大于1时,说明土壤水的毛管上升运动超过了重力下行水流的运动,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类随水流上升蒸发,浓缩、累积于地表。在一般情况下,气候愈干旱,蒸发愈强烈,土壤积盐也愈厉害。 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年内干湿交替,降水集中。从而引起土壤的季节性积盐和脱盐。春季干旱多风,强烈蒸发,土壤表层盐分大量积累;到了雨季,盐分受降水的淋洗,土壤表层发生脱盐;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逐渐增强,土壤又开始下一周期的积盐。从而造成土地盐碱化的年内动态变化。降水不仅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也很大,平均相对变率为21%~23%,降水最多年为最少年的2.7~3.5倍,造成了黄河三角洲洪、涝灾害频繁,洪沥顶托,加重土地盐碱化。 (四)土地盐碱化的社会因素 黄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