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利经济学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西托夫斯基的福利标准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可能引起一种矛盾。 为克服这个矛盾,需做顺向和逆向检验才能判断出社会福利是否改善了。 西托夫斯基检验标准: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得到满足; 反对变革的人们不可能贿使那些赞成的人投票反对这种变革,实质上,受益人也不能补偿受害人由于改回到原来的位置而受到的损失。 是一种“双重检验的”补偿原则。 UA UB O q1 q2 r1 r2 Q1 Q2 西托夫斯基标准存在矛盾吗? (五)李特尔的福利标准 接受卡尔多——希克斯以及西托夫斯基的补偿检验论,但是,反对他们回避收入分配问题的做法。 只有在假想补偿检验之上再加上实际补偿(收入再分配),才能使增加福利的标准成为充分的标准。 提出三重检验标准: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满足了吗? 西托夫斯基标准满足了吗? 任何再分配都是适当的或者是糟糕的吗? 是一种涉及“收入再分配”的补偿原则。 李特尔标准的8种可能情况 1 2 3 4 5 6 7 8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满足吗? √ √ √ √ × × × × 西托夫斯基标准满足吗? √ √ × × × × √ √ 再分配适当吗? √ × √ × × √ × √ 福利改进吗? (六)黄有光的分组补偿检验 把人群进行分组,只要补偿检验能够在组内以及组间通过即可; 仍然不是判断社会状况改进的充要条件。 四、社会福利函数 (一)柏格森——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swf) 社会福利值取决于被认为影响福利的所有可能的实值变量。 W=W(Z1,Z2,……) 柏格森:社会福利函数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 福利函数的数值,取决于所有影响福利的变量。 所有每一家庭所消费的所有每一种商品数量和所从事的所有每一种劳动数量,所有每一种资本投入的数量,等等。 柏格森——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表达式 W=(U1,U2, …… Un) 最简单的形式:W=(UA,UB) UA=UA(q11,q12,X1) UB=UB(q21,q22,X2) 具体化: W=(X1,Y1,A1x,B1x,A1y,B1y …… , Xn,Yn,Anx,Bnx,Any,Bny, Cx,Dx,Cy,Dy, r,s,t, …… ) 社会福利函数的特点 避开了价值判断问题; 帕累托式的概念,试图融合各派的福利观点; 收入分配问题要由一定的道德标准去决定。 不回避收入分配问题; 不主张均等分配; 不把较好的再分配作为福利标准。 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 经济效率是最大福利的必要条件; 合理分配是最大福利的充分条件; 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于个人的自由选择,而个人的选择则取决于个人的偏好——主观评价。 只有从各个人的偏好次序推导出社会偏好次序,然后才能确定社会的最大福利。 (二)阿罗的社会福利函数(SWF) 阿罗(1951):由定义在社会状态集合X上的个人偏好排序Ri,确定社会排序R的某种社会决策规则。 R=f{( Ri)} 阿罗不可能定理——集体决策导致矛盾结果 要由个人偏好推导出社会偏好,需要满足一些合理化的条件; 而能够同时满足这些合理化条件的社会机制是不存在的; 使福利经济学陷入了困惑之中; 成为新福利经济学的终结者。 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条件 个人和社会排序的合理化条件: 社会排序必须基于个人对各种选择的排序; 个人和社会的排序需要满足: 完全性; 传递性。 制度的合理化条件: 对于选择的自由排序; 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正相关关系; 非相关选择的独立性; 公民的自主权; 非独裁性。 (三)其他的不可能性定理 肯普-黄有光的不可能性定理 个人排序不可能推导出一个实值的社会福利函数; 给定偏好的弱多样性,不存在能够同时满足强帕累托原则和匿名性仅排序性的社会排序。 结论:仅由个人序数偏好无法得出合理化的社会偏好。 (三)其他的不可能性定理 森的帕累托-自由不可能性定理 内涵:弱帕累托标准与个人自由主义可能会出现不一致。 结论:进行社会排序,除考虑一些合理化条件外,还需要考虑个人自由等问题。 第七讲 新福利经济学 一、新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1. 对旧福利经济学的质疑:罗宾斯《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1932) 否认个人间效用比较的可能性; 主张经济学家研究“是”与“否”的问题,而不要涉及“应当”与“不应当”的问题; 强调经济科学的中立性,认为“凡是使我们说明政策好坏的经济学都是不科学的”。 2. 新福利经济学之所谓“新” 采用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摆脱旧福利经济学难以回答的福利命题; 排除旧福利经济学的收入均等化理论,仅以交换上和生产上的最优条件作为达到最大福利的条件; 提出福利标准以及补偿验证,来代替旧福利经济学关于个人之间的效用的比较; 以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作为理论的前提,以论证社会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