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讲.解读张爱玲 一.张爱玲的文学史地位 将通俗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是中国现代一位杰出的小说作家。 陈思和:“张爱玲对现代都市文学的贡献是她把皮拟的都市民间场景:衰败的旧家族、没落的贵族女人、小奸小坏的小市民日常生活,与新文学传统中作家对人性的深切关注和对时代变动中迸德精神的准确把握,成功地结合起来,再现出都市民间文化精神。因此她的作品在精神内汤和审美情趣上都是旧派小说不可望共肩项的。”(《民间和现代都市文化—兼论张爱玲现象》,69页) 开创了一个不同于五四文学的新传统。 刘再复:“张爱玲对世界是悲观的,对文明是悲观的,对人生的是悲观的…这种对人生的怀疑和对存在意义的扣问,使得她的作品挺进到很深的深度。中国现代文学,普遍关注社会,批判社会的不合理,但缺乏对人类存在意义叩问这一维度。而张爱玲的小说却在这一维度上写出精彩的人生悲剧。”(《张爱玲的小说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刘绍铭等编,《再读张爱玲》,36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一些质疑:缺乏理想 钱谷融:“我觉得她恐怕可以说是一个现世主义者,她的现世主义则也许是由悲观主义而来。她纵目四顾,只觉得满目苍凉,少有明丽的亮色,因此就形成了她的悲观主义。使她对人、对社会不敢有什么奢望,也就失去了、进而并且拒绝了任何理想。她之所以不能接受傅雷的劝告,其故也正在此。一个没有理想、并拒绝任何理想的作家,怎么可能写出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能鼓舞人们前进的伟大的作品来呢?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呢?”(《谈张爱玲》,44页,《读书》1996年6期) 王安忆:“张爱玲的人生观是走在了两个极端之上,一头是现时现刻的具体可感,另一头则是人生奈何的虚无。在此之间,其实还有着漫长的过程,就是现实的理想与争…当她略一眺望现实的虚无,便回缩到俗世之中,而终于放过了人生更广阔和深厚的蕴含。从俗世的细致描绘,直接跳入一个苍茫的结论,到底是简单了。”(《世俗的张爱玲》,《再读张爱玲》,310页) 创作解读 世俗化内容:张爱玲的作品写的都是世俗男女的悲欢离合,极少关注国家、民族等宏大叙事。 《沉香屑 第一炉香》:女学生葛薇龙堕落的故事; 《金锁记》:曹七巧的婚姻悲剧; 《倾城之恋》:离婚女白流苏找丈夫(范柳源)的故事。 《红玫瑰白玫瑰》:写婚姻中的男人(姜振保) 俗中见雅:一个苍凉的世界 人性的关照视角:写世俗世界既不是为了提供一个好看的故事,也不是劝善罚恶,而是写人性。 张爱玲:“我不喜欢壮烈。比起壮烈,我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自己的文章》) 残缺的人性世界:张爱玲作品中的人性充满了邪恶,如葛薇龙姑母对侄女的算计,曹七巧对儿女幸福的嫉妒,姜振保在爱情上的卑怯,白流苏和范柳源在婚姻上的自私。 对人性残缺的认识来自于对文明和时代的苍凉感受。 因此,张爱玲的小说通过描写苍凉的人性世界,写出了20世界文学的普遍主题:对人类世界的悲观和绝望。 世俗化认同:面对时代和人性的苍凉,张爱玲不是选择反抗,而是选择抓住实际的生活,走向世俗妥协。 例证:《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在战乱中走向婚姻;《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只在乎眼前。 评价:张爱玲的小说一方面通过对人性弱点的刻画,写出了非常深刻的人性和人生;另一方面又由于她对世俗生活的认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庸俗气味。 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薇龙拉了乔琪一把道:“走罢走罢!”她在人堆里挤着,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头上是紫粲的是密密层层的人,密密层层的灯,密密层层的耀眼的货品——蓝瓷双耳小花瓶;一卷一卷的葱绿堆金丝绒;玻璃纸袋,装着“吧岛虾片”;琥珀色的热带产的榴莲糕;拖着大红穗子的佛珠,鹅黄的香袋;乌银小十字架;宝塔顶的大凉帽;然而在这灯与人与货之外,有那凄清的天与海——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的未来,也是如此—— 不能想,想起来只有无边的恐怖。她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 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创奇再版序》) 《沉香屑 第一炉香》:与《日出》强调世界的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