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康角度看傳媒和精神病的關係黃以謙醫生.pptVIP

從復康角度看傳媒和精神病的關係黃以謙醫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從復康角度看傳媒和精神病的關係黃以謙醫生

從復康角度看 傳媒和精神病的關係 黃以謙醫生 葵涌醫院 研討會目的 令新聞工作者正面地認識精神病 從而幫助他們能更準確地報導有關的問題。 內容 1. 「精神病」是什麼? 2. 「精神病」和傳媒的關係 3. 破除一些錯誤觀念 「精神病」是什麼? 「精神病」是….. 腦部功能不穩定的疾病 影響到: 行為、情感、思想 人際關係 日常生活 (自顧、社交、工作) 「精神病」的種類 抑鬱症 (Depression)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Psychosis) 情緒疾患 (Mood Disorder) 焦慮疾患 (Anxiety Disorder) 物質濫用疾患 (Addictive Disorder) 人性障礙 (Personality Disorder) 學習障礙 (Learning Disability) 器質性腦疾患 (Organic Brain Syndrome) 真實個案 1 阿松 25歲 前裝修工人 近3月來精神恍惚 覺得有人跟蹤他 懷疑有中南海特務想暗殺他 聽到聲音大聲討論他的私生活 感到非常驚慌 晚上不能睡 工作能力亦大打折扣 沒有想過以暴力應付 只想過以飲酒或自殺去解脫 真實個案 2 葉太 60歲 退休車衣工人 半年來足不出戶 一想到去人多的地方便極度恐懼 晚上睡得不好 沒有胃口 什麼都不願做 腦裡只是重覆地憂慮及不知所措 週身都不舒服 充滿各種病徵 感受:好辛苦、很抑鬱 沒有想過以暴力應付 只想過以服藥或自殺去解脫 精神病是…... 常見疾病 香港人 10份1 患上各種精神病 1998年 9萬人需精神病康復服務 精神病是…... 首次病發時如及早求診,有很大可能完全康復。 治療:藥物 /心理治療 /康復 成因未明 生理因素 腦分泌物失調 遺傳因素 腦部構造 外來/環境因素 童年經歷 家庭關係 生活壓力 重大事故 (Life Events) 倚賴性行為 (Addictive Behavior) 「精神病」和傳媒的關係 傳媒及精神健康 1. Information : 提供健康教育資訊 2. Integration : 融合 減少歧視,一視同仁 3. Influence : 影響公眾/防止烙印化 (STIGMA) 烙印 不能磨滅的印記 代表: 排斥、羞辱、不敬 令人生活在負面、恐懼及離棄之中 對抗 「烙印」效應 Be OBJECTIVE 真實及客觀 COOPERATION 不分彼我: 鼓勵融入社會 多分享經歷體會 DIGNITY 尊重 : 「病」非 「話柄」更非 「笑柄」 EMPATHY 情俚感 傳媒報導與自殺 傳媒對自殺的報導 跟自殺率上升有關? 自殺成因 精神病 抑鬱症、酗酒、精神分裂症、藥物濫用 身體疾病 社會因素影響 (Durkheim 失範式、利他式、自我式) ??理性決擇 (Rational Suicide) 傳媒報導如何跟自殺問題扯上關係 廣泛報導 ( Eisenberg et al 1986; Gould et al 1990 ) 戲劇化報導 (Shaffer et al 1988; Schmidtke at al 1988) 傳染病 從精神科醫生角度看 有關自殺問題的報導 自殺 「頭條化」 提醒消極者去自殺 發掘新的自殺辦法 為引起注視去自殺 自殺 「理性化」 傳媒報導的應該是對的! 所以……. 自殺並非殺人 自殺 = 合理的 對逆境應有的處理方法 自殺 「美麗化」 錯誤地指出為一種解脫 對患抑鬱症或易被人影響的人 變成了….. 一件應該做的事/唔好累人 好事?浪漫? 「精神病」和傳媒的關係 正面 負面 破除錯誤 精神病患者有暴力傾向,所以公眾有必要知道有關他們病情的細節,以便可以防範未然。 精神病患者 與 非精神病患者 暴力傾向是相等的 !! 精神病患者病發時應該被隔離 只有小部份有自殺傾向及嚴重行為問題的患者是一定需要住院治療,否則大部份病患者在社區上接受康復痊癒已經足夠。 精神病純是心理因素引起的或生活壓力過重所致 生理成因和外來及個人因素綜合引起 壓力有正面及負面影響 視乎個人承受能力及處理方法 精神病患者外表是不正常,都是瘋瘋癲癲,胡言亂語,是羞恥的事。 這些只是部份患者病發時的表現 很多患者都外表看來都與常人無異 精神病是一種病,患上了也不應內疚或羞愧 更不應諱疾忌醫 從復康角度看 傳媒和精神病的關係 黃以謙醫生 葵涌醫院 * Tru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