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歷討論

整體回顧-2 眩暈的定義 眩暈是一種自覺症狀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 暈是指頭暈,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 二者常同時並見,故統稱為「眩暈」 眩暈的病因病機-1 眩暈的病位在頭竅,主要與肝、脾、腎三臟的陰陽氣血偏盛偏衰有關。 病機不外乎風、虛、痰、瘀。傳統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等說法。 病性有虛實之分,臨床上以虛者居多。 《素問、至真要大論》認為”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靈樞、口問篇》指出”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目為之眩”。 眩暈的病因病機-2 仲景認為外感及痰飲是眩暈發病的重要原因。 《傷寒論、少陽病篇》:”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 《傷寒論、太陽病篇》:”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併脈證併治篇》:”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眩暈的病因病機-3 宋代、嚴用和《重訂嚴氏濟生方、眩暈門》:六淫外感,七情內傷,皆能致眩。當以外證與脈別之。”嚴氏提出的”七情內傷”致眩說,即補充了前人之未備。 明代、張景岳《景岳全書、眩暈》:頭眩雖屬上虛,然不能無涉於下。蓋上虛者,陽中之陽虛也,下虛者,陰中之陽虛也。陽中之陽虛者,宜治其氣,、、、、。陰中之陽虛者,宜補其精。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葉者必灌其根。”提出了治療眩暈需補腎陰、腎陽。 眩暈證型分類-1 肝陽上亢:素體陽亢或肝腎陰虛進而產生肝陽上亢,風陽上擾,其症狀為眩暈、耳鳴、頭痛且脹、常常因為煩勞或惱怒而使病情加重,平時情緒急躁易怒,眠差多夢,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治法:平肝潛陽,清火熄風。常用方:天麻鉤藤飲或鎮肝息風湯加減。 氣血虧虛:久病不癒,耗傷氣血,或脾胃虛弱,無法生健運水穀以化生氣血,遇勞動則加重,症狀為頭暈目旋,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氣短,食少懶言,面色蒼白,唇甲不華,舌淡、脈細弱。治法:補氣養血,健運脾胃。常用方:歸脾湯加減。 眩暈證型分類-2 痰濁中阻:暴飲暴食、疲倦勞力過度,或嗜食肥甘厚味,都會導致脾虛生痰,而痰濕阻滯脾胃則清陽不升,因而引起眩暈。症狀為眩暈而見頭重如裹,胸悶噁心,舌胖嫩、苔厚膩,脈滑。治法:燥濕祛痰,健脾和胃。常用方: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茯苓半夏湯。 腎精不足:腎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或老年腎虛久病傷腎,導致腎精虧損不能生髓,發生頭暈目旋,神疲健忘,腰膝酸軟,遺精耳鳴,偏陰虛者,五心煩熱,舌質紅,脈弦細,偏陽虛者,四肢不溫,舌質淡,脈弦細。治法:補腎滋陰或補腎助陽。常用方:補腎滋陰用左歸丸加減,補腎助陽用右歸丸。 眩暈的現代觀點-1 人對於靜態以及動態的姿勢維持和空間之定位感最主要靠以下三種系統來協調: 視覺:若病人有視力問題或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科問題,就無法靠視覺來輔助平衡系統。 本體感覺:這種本體感覺接受器是位於四肢肌肉,這種感覺系統可輔助維持身體之姿勢及運動之協調。 前庭系統:包括中樞(腦中的前庭神經)還有周邊(內耳前庭系統)。 眩暈的現代觀點-2 腦幹的前庭神經核周圍有管嘔吐、胃腸蠕動、流汗和呼吸等機能的神經中樞或神經核,而它們之間是有連繫的,所以在眩暈發作時常伴有這些症狀。因此眩暈症是非常複雜的,其所涵蓋範圍非常廣泛,除耳鼻喉科的疾病外,內科和神經科的疾病也經常併有眩暈的症狀。眩暈病患並非每個病例都能立刻得到正確的診斷,而是需要仔細問診,加上特殊檢查,甚至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或藥物治療,才能做結論。即使如此,仍有部分病例無法給予一個明確的診斷。 眩暈的現代觀點-3 眩暈症可以分為兩大類: 末梢或內耳性眩暈 中樞性眩暈 這兩類病患,在治療和預後均有很大差異,故鑑別診斷很重要。眩暈如果伴有耳症狀,則較可能是內耳性眩暈;如果伴有其他中樞神經症狀,則是中樞性眩暈。 內耳性或末稍性眩暈 良性陣發性頭位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梅尼爾氏病(Meniere¢?s disease) 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 neuritis) 外淋巴漏(perilymphatic fistula) 內耳中毒症(ototoxicity) 內耳迷路炎(labyrinthitis) 前庭性麻痺 (vestibular paresis) 末稍前庭病變 中樞性眩暈 椎骨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症 腦幹血管病變 小腦橋腦角腫瘤 小腦病變 治療 治療導致眩暈的病因。以耳石復位治療良性陣發性眩暈;急性單側前庭病變則需要前庭抑制劑、抗吐劑治療數日,盡早實施前庭復健治療。 前庭抑制劑(vestibular suppresants) →抑制前庭神經核神經傳導 抗膽鹼(anticholinergic) 抗組織胺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