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总复习 生物与环境专题
整理人:装疯迷窍
【考纲要求】
1.辨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
2.重点掌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及其增长曲线
3.说出群落的结构特点及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4. 描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原因
5. 重点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6.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梳理】
考点一、种群——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1. 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1)两个要素:同种生物(可相互交配)、全部个体
(2)种群是生物学研究的常用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内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种群基因库。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种群内的可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
2. 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的年龄期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年龄结构的类型有三种: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如下图: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实际的结果与预测的趋势不一定相符。如对于衰退型种群,若生存环境突然好转、大量新个体迁入或人工繁殖等(2)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2.两类增长曲线
曲线图像 曲线类型 “J”型曲线 “S”型曲线 适用范围 实验室中及种群新迁入较适宜的环境最初一段时间内的增长。 一般自然种群的增长 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
①食物空间条件充裕
②气候适宜
③没有敌害疾病 现实状态:
①食物、空间有限
②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 特点
不存在环境阻力的状态,
几乎不存在生存斗争
↓
种群密度不断增大,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不断上升。 有限的环境中,
个体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使
生存斗争加剧,一部分个体被淘汰
↓
种群密度不能无限增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
将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 环
境
容
纳
量
︵K
值
︶ 有无K值 无K值 有K值 K值含义 K值即环境容纳量:表示一定的环境条件和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决定因素 某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取决于环境中的食物、生活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限制及捕食者的数量。 应用 K值或K/2值的应用:
(1)保护野生生物:改善环境,增大K值
(2)有害生物的防治:
①减小K值,如对于鼠害,可通过封储粮食、硬化地面、保护天敌等措施来增大环境阻力,减少其K值。
②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值处(K/2值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快,若达K/2值处,有害生物可能成灾)
(3)养殖或捕捞作业: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种群数量在K/2值处时,可达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的效果,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种
群
增
长
率
计算方法 (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
增长率是个百分率,没有“单位” 变化趋势 保持稳定
不断减小
某时期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
( λ为种群增长率、
Nt为t年后的种群数量、
N0为开始时的种群数量 ) 种
群
增
长
速
率 计算方法 (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 变化趋势 不断上升
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三、群落——群落的组成及种间关系
1. 相关概念
(1)群落:指一定区域中的全部种群,即全部生物。群落中各个种群在共同的无机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
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丰富度(丰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关系名称 特点 能量关系图 数量坐标图 举例 互利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体内寄生、
体外寄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柯林斯词频分级词汇(一到五星).docx VIP
- 母婴护理知识大全课件.pptx
- GB∕T30146-2023 《安全与韧性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8.1运行策划和控制”理解与实施指导材料(2024A0).docx VIP
- GB∕T30146-2023 《安全与韧性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8.3业务连续性策略和解决方案”理解与实施指导材料(2024A0).docx VIP
- GB∕T30146-2023 《安全与韧性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8.2 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理解与实施指导材料(2024A0).docx VIP
- GB∕T30146-2023 《安全与韧性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8.5演练策划”理解与实施指导材料(2024A0).docx VIP
- 中考现代文阅读——邓宗良《母亲的叶搭饼》.docx VIP
- GB∕T30146-2023 《安全与韧性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8.6业务连续性文件和能力评价”理解与实施指导材料(2024A0).docx VIP
- 华住加盟管理指导手册.pdf VIP
- (5MWh方案)--【314电芯液冷】100MW200MWh储能方案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