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卫·霍克尼-当我画画时,我觉得自己只有30岁
大卫·霍克尼:当我画画时,我觉得自己只有30岁
大卫“大卫”展中带来的仅仅是霍克尼近几年新作――用iPad所作的一系列画作,但连同两个多频影像,向中国艺坛展示了他独有的观看方式。在这种观看方式下,霍克尼的创作独具风格,成为“最出名的英国在世画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这个永远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卫就是人物、风景、静物,“这是西方古典艺术中再传统不过的主题了,未来我仍不会脱离这个范围。”
中国论文网 /7/view-7131059.htm
用iPad作画,永远活在当下
不管是否愿意,中国艺术圈总会给每一代艺术家打上十年一代的时代标签,类似60后艺术家、70后艺术家。但这种时代魔咒似乎在大卫“我是个很活跃的艺术家,并不生活在50、60年代,我是生活在当下的艺术家。”
当然这并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的一句口号,大卫50余年的艺术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几乎包括所有可以使用到的媒材,包括油画、水彩、摄影、印刷版画,并一直使用时代最前沿的科技参与创作,包括传真机、激光影印机、计算机,以及近年来使用的视频、iPhone手机、iPad等设备。霍克尼指出,1990年,他就曾被邀请到硅谷参加Photoshop的发布仪式。当时他便对助手说,Photoshop的诞生宣告了化学照相的终结,它让相片时代结束。
2010年4月,大卫73岁高龄时拥有了第一台iPad,并很快掌握了用其创作的技巧。事实上,在此前的一年里,霍克尼便已经用iPhone手机进行了大约一年的创作。此时的霍克尼已经回到了英国约克郡,那里的风景依然让他有着创作欲望,这次不同的是用iPad。从2011年元旦这一天开始,霍克尼用iPad画出约克郡普通的道路和树木的风景。从四月底之前约克郡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到五月底便迎来了野葫萝卜、黑刺李和山楂遍野的季节,大卫iPad描画了2011年约克郡春天的到来。由于其1979年听力锐减已需要靠助听器帮助,这反而让其对视觉依赖更多,对空间感受也更丰富。一天又一天,周围风景生长着,昨天与今天的变化几尽忽略不计,但霍克尼总能捕捉出不同。而这一批画作自首次于2012年在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Academy of Art)展出后,便在世界各地的重要美术馆展出,此次也来到北京,让这位永远引领潮流的酷艺术家再度在中国掀起了狂热。iPad作画在今天并不罕见,但霍克尼却将其变成了一种时髦的当代艺术,并堂而皇之地走进美术馆展出。“我在iPad上作画的时候脑中就规划好了它被印刷出来的特定尺寸,”霍克尼说,”所以针对情况,我笔触风格的运用会大有不同。”事实上,这些画作有点类似版画,这次展出的作品每一幅都有25版。
多频影像作品带来新的观看
霍克尼在孩童时代便显示出艺术家的天赋。当同伴们更着迷于乡野传统游戏时,他的兴趣便已经被镇上的广告、海报所吸引。十多岁时,他因为设计了一手表广告而赢得了全国报纸竞赛的第二名。这种童年的爱好似乎为以后霍克尼不按常理出牌埋下了伏笔。
霍克尼成名很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英国波普艺术兴起的标志性展览“当代青年艺术展”,当时英国波普艺术奠基者之一彼得1962年毕业时,霍克尼拒绝学院期末考试要求的随笔写作,坚持对他成绩的评判只能是依据他的艺术作品。这一举让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拒绝让其毕业。当时霍克尼便创作了素描画“毕业证书”进行抗议。最终,鉴于他出色的天赋和日益增长的名声,皇家艺术学院破格颁给了他毕业证书。
不过尽管早期在波普艺术国内风生水起,但霍克尼多次重申自己并不是那个运动中的一员。但无法否认的是,他是上世纪60年代伦敦的文化标志人物。这或许也因为他的那些公开意指同性爱情的画作。1961年,还在读书的霍克尼便创作了《我们两个男孩紧紧胶着》的作品。1962年从伦敦毕业后,霍克尼大部份时间都在美国生活及创作。其最出名的“泳池系列”便是在加州居住时的创作,这也是他最喜欢的主题之一。20世纪60年代后期,霍克尼转向更传统的具象绘画方式,他颠覆了英国传统肖像画的风格,为其中注入了更多的情色意味。他尝试摄影制作,专攻照片拼贴画。其中1986年4月11日至18日创作的《梨花公路》是大卫他对观看方式也产生了变化,从西方的焦点透视到结合了中国的散点透视,这种创作一直延续至今。
霍克尼说他很早便对中国手卷产生兴趣,但自己80年代的首次中国行中并没有看到这些手卷,而是1983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上初次看到《乾隆南巡图》时给他的观看开启了另一扇门。在此次中央美院的“我的观看”讲座中,大卫“焦点透视”的观看方式,这就是“透视需要被扭转”。他认为焦点透视使观看者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就能看到全局,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并不是这样的,眼睛的焦点是不断移动着的。所以他希望用一种更真实的观看方式来创作,打破固定的单点观看,让观者可以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