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石头不再是石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石头不再是石头

当石头不再是石头   古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园无石不雅”、“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之说,可见石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在经典的景观设计中,石头这种元素符号作为空间处理中点睛之笔,除了其表象形式功能外,还具有深层次的精神思想含义。本文以太湖石,京都龙安寺石庭以及苏州博物馆的“片石假山”为例,分析在园林造景中,石头的能指与所指。 中国论文网 /6/view-7143875.htm   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种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灰岩。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它以实在的物质形态占据着一定的空间,以其独具的天趣、灵性、品格和哲理来提升空间的美学质量。   从能指来看,太湖石的本质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合作而成的观赏石。人们将处理过的石灰岩放于水中15到20年,让它被水侵蚀,直到呈现出美丽的造型。太湖石以造型取胜,具有玲珑剔透之态,多重峦叠嶂之姿。“透、漏、瘦、皱”是其主要的审美特征。   从所指来看,太湖石是中国哲学观念的美学表达。太湖石作为环境中的角色,和西方古典园林造景中的雕塑的作用几乎是相同的,都能使人感到协调,感到一种明确的情绪。只不过雕塑在空间传递的内容是明确的,而太湖石在空间却不是一定内容的陈述,而是空间环境的一种装饰的需求,它不要求再现什么具体的人物或事件,它拥有自己的语言方式,依靠自己的信息符号进行表达。它是意象的,其意象性在审美者的感觉中是极其丰富的,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意趣,这就是太湖石的微妙和引人之处。   京都龙安寺石庭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龙安寺便因枯山水庭园闻名。   从能指看,整个石庭以石头为主材料构成,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因其属眺望园,故除了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从所指来看,枯山水由石头和砂粒组成。砂粒本就是一种石头,一种微小的石头,它们因为众多而消失,只有几块桀骜的巨石显现出来。枯山水的最妙处在于它没有水,砂粒虽为土属性,却体现出了水的意味。枯山水虽为石头,却体现了日本哲学思想,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日本枯山水庭院在精神上追求“净、空、无”的终极状态。“石”在日本有宗教象征意义。日本人说“石”为神祭拜,“砂”在禅宗修行者的眼里,是圣洁的。枯山水是一部情节复杂的长篇小说,美把自己隐藏在尘沙与顽石中,敏感的人可以从沉砂中听到水的流动和人的呼吸声。   苏州博物馆的“片石假山”   苏州博物馆是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晚年在中国的作品。通过内庭院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是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一个特色。让人称奇的是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片石假山”。这座在古典园林元素精神上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借着拙政园的墙,“以壁为纸,以石为绘”高低错落排砌的片石假山,以其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形成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一体。   从能指来看,不过是几块大石头。但从所指看,虽为石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是源于中国传统园林与日本枯山水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贝聿铭在采访时说过,“我告诉客户――苏州的市长,我们并没有当年画家的眼光和做石艺的能力,所以我想尝试点新的做法。于是我派了一位年轻建筑师到山东省的石场,这些石场里有很多大石头,可以用钢线切割,做出我设想中的剪影造型,在运回来的四五十块石材里,我挑选了大概三十块。2005年我去的时候,它们就放在地上,我坐在现在是池塘的空地上的一个桌旁,面对着白墙重塑了宋代著名画家米芾的米氏云山。当时这里有一台升降机,他们就按我的设计把石头搬上搬下,花了一个周时间总算逐渐有了样子,至少我们找到了一种在有限的空间里重现苏州石艺的方法。这种尝试未必对将来有多大的贡献,但通过这种尝试,我们按米芾的作品用石头创造除了三维的立体图景”。这就是“片石假山”背后的故事。“新的建筑不能配老的园林,苏州园林是过去鼎盛时期的产物,现在无论怎么造都无法超越,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几块是石头打造出山水画中“平远”的意境,是拙政园现代版的诠释。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具有现代平面构成的山水景观,不仅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一种尝试和创新,更是园林新的设计理念。   总结   石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