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家走上仕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科学家走上仕途

当科学家走上仕途   一 中国论文网 /5/view-7175126.htm   隋朝建筑行业大佬宇文恺出身贵族世家:老爹是大司徒,大哥是上柱国,二哥是英国公。而且,宇文恺两岁就封了伯爵,六岁就成了郡公。不过,宇文恺的志向并不是当官,而是造房子,且早早就出了名,人称“名屋公子”。   隋朝开国后,要重建长安城,宇文恺被隋文帝钦点负责这项大工程。宇文恺卷起袖子上阵,仅九个月就完工了,不但视觉效果十分养眼,布局设计更是独特,帝王气概扑面而来。   自此后,平步青云的宇文恺便成了隋文帝的宝贝,业绩更是一堆:先开了广通渠,又修了仁寿宫,顺便给隋文帝的老婆修了坟;隋炀帝上台后,宇文恺再接再厉,硬生生地修出一个东都洛阳。   除了出精品,宇文恺的创意也层出不穷:修东都宫城的会通苑,造出个人工海洋,十余里的大湖上,还修了三座仙山,场面秀美壮观,长期仙乐飘飘;给隋炀帝设计的观风行殿,外观是座大宫殿,下面有轮子,可以推行前进,而且能随意拆装;最厉害的是行城,总长两千多步,隋炀帝巡游边境,经常上演这一出:凭空突然建成一座大城,得意扬扬地夸耀武力,吓得各国使节无不争先朝拜,十分撑场面。   但场面撑过头,里子也就戳破了。且不说流水般的钱往里扔,就说征派到各地的奇花异石,落实到民间,便成了灾难。官吏借机敲诈勒索,家家哭声一片。至于行城,更让隋炀帝玩上了瘾,经常坐着巡游各地,路程也越来越远,一路劳民伤财,沿途百姓被折腾得七荤八素。   宇文恺每次受命营造,工期逼得紧不说,质量检验更是苛刻。单是营造东都,装载死亡民夫的车辆就塞满了从荥阳到平阳的道路。至于最拉风的“行城”,一路显摆下,死亡民夫超过五成。灾难过了头,老百姓忍够了,就要反了。   但把这些罪过全归咎于宇文恺,也欠公允。隋炀帝本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又碰上不世出的宝贝宇文恺,自然要下死命地用。宇文恺死时,正是隋炀帝耀武扬威,大打高句丽的辉煌年代。自那以后,隋朝一直在折腾大工程,终把自己折腾进了死路。   二   宇文恺的工作,本身就是个劳民伤财、供统治者享受玩乐的活儿,于是越认真,越悲剧。那么,如果一个科学家从事的是利国利民的好行业,且几十年如一日地认真研发,科技成果卓越,是否就一定不是悲剧?   治水这事,历代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好多名垂青史的圣君拿得出手的重大业绩,都是兴修水利。身为一个学者,投身这样的行业,哪朝哪代都大有前途,倘若工作优良,流芳千古绝不是梦想。贾鲁便是元代这个行业里最为拔尖的人物。   投身水利行业以前,贾鲁就是知名的学者,官运也一直亨通,从史官到纪检干部,再到地方官,都干得有声有色,不但政绩卓越,而且两袖清风,领导与群众都十分满意。但贾鲁本人却不满意,因为他当官的目标绝非发财,而是救国救民。   那时,各地水灾泛滥,贾鲁给元惠宗写了封万言书,主题只有一条:“我要去治水。”元惠宗当场就准了。之后,贾鲁先做行都水监使,后来又出任工部尚书,兢兢业业,都只为恢复黄河故道。他提出,黄河既然常泛滥常改道,那就给它规定道路,保证几十年不闹。这在整个中国水利史上绝对是划时代的一笔。   可也正因太过划时代,计划报上去,朝堂里就吵翻了天。因为,照贾鲁的规划,单动用民夫就得十多万,更别说花费了。于是黄河继续闹,朝臣继续吵,吵到元惠宗驾崩,元顺帝即位,黄河接连决口了三次。忍够了的丞相当场拍板:“别吵了,就照贾鲁说的办。”于是,这场由贾鲁亲自主持、动用军民17万人、耗资180万统钞、堪称至元朝为止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黄河治理工程,在北方大地全面铺开。   这场工程的效果堪称完美:仅用190天便完成了,且自此后的近一百年里,中国北方再没发生大规模黄河水患。元朝政府的表彰也十分隆重:贾鲁被升为荣禄大夫,元顺帝还专门命人撰写《河平碑》,记载贾鲁的功勋。   但完美业绩的背后也有严重的后果:自从治水工程开始实施后,地方官借机摊派,敲诈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贾鲁身边的官员贪墨成风,连河工们少得可怜的工钱也不放过。最终导致河南爆发了河工起义,然后变成了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   三   宇文恺和贾鲁虽说争议不断,但还算平安善终,而明朝的孙元化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孙元化的恩师是明末堪称放眼看世界的第一流人物――徐光启,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时,大规模引进学习西方科技,孙元化不但全程参与,而且积极协助。   孙元化除了爱搞研究,还特别关心国家大事。当时辽东战局糜烂,努尔哈赤风头正劲,孙元化热血满膛,除了屡次上书,建言国家大事外,还找到了新的研究课题:军工科技。   在这个全新领域里,孙元化一出手就闹出了大动静:天启年问的宁远血战,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先后碰得头破血流。而那恐怖的宁远城墙,正是孙元化引进西方先进理论,依葫芦画瓢建议袁崇焕打造的。崇祯帝登基,袁崇焕被杀后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