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灵之窗,点燃感恩梦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开心灵之窗,点燃感恩梦想

打开心灵之窗,点燃感恩梦想   摘 要:“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 ,我依然会珍惜。”多么朴实真实的歌词,每每听到这首歌,我都会热血沸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把语文这一学科作为教育契机,向学生播撒感恩的种子,让他们逐渐长成感恩的菩提大树,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此,我就以下几个内容谈谈如何让语文学科打开学生感恩的心灵,点燃他们的感恩梦想。 中国论文网 /7/view-7138143.htm   关键词:感恩对象;语文学科;感恩教育   语文一直与感恩相联,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感恩素材,更因为语文教学开放灵动的教学过程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契机。在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育相得益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感恩教育。   一、有效利用文本,从文本入手,培养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知恩,只有之恩,才能图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从中筛选信息,明白对谁感恩,感什么恩。因此,在语文课堂中,以文本为载体,充分利用文本进行角色体验、情感体验、情境体验来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施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感恩的心延续。   1.领悟自然之恩。在语文课本当中,有许多与大自然相关的课文,通常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比如《特殊的葬礼》、《鸟的天堂》以及《只有一个地球》等。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地渗透感恩教育。比如,《特殊的葬礼》和《只有一个地球》,这两篇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的重要性,我们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要感谢自然,不能破坏自然。特别是在近两年,随着大自然所遭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使得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这对我们子孙后代而言无疑是严重的打击。小学生是新世纪的接班人,不论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还是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领悟自然之恩都是极为重要的。   2.领悟父母之恩。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子女、最心疼子女的人,他们几乎不向子女索取回报。俗话说:父母之恩重于泰山、宽如东海。所以,领悟父母之恩是每一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要做到的。一个人只有善待了父母,善待了家人,才能更加平稳地立足于社会之中,并得到大家的尊重。反观当代的小学生,他们的感恩意识却无比的淡薄,他们认为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难道现在的孩子真的不懂得感恩了吗?其实不然,只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缺乏感恩教育,没有人对他们诉说感恩的意义,所以他们才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父母的文章,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母亲的恩情》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那无边无际、不图回报的无私关爱。前者,当灾难发生之后,父亲及时鼓励儿子,并用无尽的爱去保护儿子;而后者,“慈母手中钱,游子身上衣。”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父母之爱的宽广和伟大。教学时,我将感恩意识融入课文当中,提出相应的问题:父母如此对待子女,作为子女不该表示些什么吗?子女不该回报一下父母吗?“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这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同时,也是对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过程。   3.领悟老师之恩。三尺讲台上,是伟大的你,灯光照射下是默默的你,学生成功时默默流泪的是自豪的你……你是谁?你就是我的恩师。   我要飞翔,是您给我插上了翅膀;我要奋斗,是您为我刷新起跑线;我们要超越,是您为我们点燃斗志,您为我们传道、授业,却不求多大的回报。在昏暗的灯光下操劳的人是您;在无尽的黑暗中引我们走向黎明的人是您;在成功背后默默付出的是您;您就是我们的另一位母亲。没有哪一位母亲不是真心爱着自己的孩子,您也一样,为了我们宁愿付出自己的青春,您把我们视为宝石,我们把您视为母亲。一句话语,一份答卷……无不体现着我们对母亲的回报。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赞美老师的文章,比如《理想的风筝》一文中作者苏叔阳每年看到风筝就会想起自己的刘老师。通过回忆刘老师笑谈腿疾、板书和放风筝的事,赞叹了对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和态度,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又如《最后的姿势》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古人不忘感恩,我们又怎能忘记感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授业“之恩,终身难忘!   4.领悟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存在的,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方疆土,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地理、历史、人物、风景等。当我们学习一些描写祖国的文章时,除了感受其中壮丽景色和趣味人文的描写内容,同时还要从中感受到祖国的博大和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正是因为祖国拥有着这样的魅力,所以我们才会共同组成这个家庭,互相联系、和谐共处,共同建设这个大家园。因此,在感谢自然之恩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