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

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 介绍了稻曲病的发生危害症状,并对寄主抗性、环境因素、栽培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工作措施(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和抓好宣传培训、搞好技术储备)和技术措施(农业防治、种子处理、化学防治)2个方面提出了稻曲病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中国论文网 /8/view-7175498.htm   关键词 稻曲病;危害症状;发生因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1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165-02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   LIU Yin-fa 1 YIN Jing-geng 2 GAO Chun-hua 1 TANG Jin-ping 2   (1 Yongxin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Yongxin Jiangxi 343400; 2 Yongxi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and Popularization Center)   Abstract Occurrence and hazard symptoms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 were introduced.The host resistance,environmental factors,cultural factors were analyzed.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wo aspects including the work measures(high attention,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ropaganda and training,improving the technical reserves)and technical measures(agriculture control,seed treatment,chemical control),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Ustilaginoidea virens;hazard symptoms;occurrence factors;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稻曲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各地稻区均有发生。近年来,随着水稻大面积种植、施肥不合理、随意施用药剂防治病虫害等,使得稻曲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稻曲病的发生不仅对水稻的产量有严重影响,而且其病原菌附着在稻米的表面污染米粒,降低了稻米的品质,人畜在食用被稻曲病病原菌附着的稻米后可能会出现腹泻、流产等中毒现象。   稻曲病的病原为稻绿核菌,在低温、多雨、光照少等天气恶劣条件下对该病原菌的生长非常有利。稻绿核菌的寄主较多,如水稻、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稻曲病的危害很大,一般可造成水稻减产30%以上。   稻曲病在永新县的发生情况:早稻零星发生,一季稻及晚稻发生危害较重。例如,永新县在中乡、龙源口镇等乡镇2014年种植的一季粳稻,其稻曲病发病程度就达到重发生,株发病率一般达到35%以上,严重的田块达80%以上。   1 危害症状   水稻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病菌危害水稻谷粒。开始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以后逐渐膨大,最后将全部颖壳包裹起来,形成“稻曲”。稻曲比谷粒大3~4倍,形状近球形,表面平滑,黄色并且有薄膜包被。随着稻曲逐渐长大,薄膜开裂,颜色转为黄绿或墨绿色,表面龟裂。孢子略带黏性,不易飞散。稻粒患病后出现霉变,造成空瘪率增多,粒重下降,并严重污染稻谷,影响米质[1-2]。   2 发生因素   2.1 寄主抗性   不同品种间在自然条件下对稻曲病的抗感反应差异显著,抽穗期晚的品种发病较重,粳稻发病程度重于籼稻,杂交稻重于常规稻。病粒发生以穗的中下部为主,上部次之;大穗、密穗型品种发病率高。抽穗速度慢、抽穗期长的品种发病重。稻曲病在齐穗后开始出现病穗,到15 d左右病穗全面出现。   2.2 环境因素   水稻在抽穗扬花时遇到低温多雨,雾大露水重,特别是连阴雨的天气,稻曲病发生严重。在水稻扬花期,日平均气温在25~28 ℃,而且有3~5 d连阴雨天,容易诱发稻曲病的发生。   2.3 栽培因素   一是当年发病严重的田块,田间土壤中菌源较多,如果没有及时消毒就会造成翌年大范围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