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越70年的吻
穿越70年的吻
写给母亲的信
中国论文网 /5/view-7138213.htm
1944年,康斯坦丁“我亲爱的妈妈,你无需为我担心。”然而,其母安娜
截至今年6月,德国教会跟踪服务中心还存有12万封来自二战时期的战地邮件。由于战争的动乱,这些邮件从未到达收件人的手中。那之后,坚韧不拔的邮递员们开始了最后一次尝试,希望为这些信件找到主人。今年9月30日,德国教会跟踪服务中心宣告关闭。该中心大部分资料和剩下的战地邮件都在今年秋天转存到了德国档案馆。
“我最最亲爱的妻子!”这是这封战地邮件七行字中的第一行,满载着浓浓的眷念之情。年轻的德国士官乔治A546394代表他还活着,这也是他在战俘生涯中最想对妻子传达的信息。他最爱的玛莎曾经在德国上西里西亚生活,可是现在她还活着吗?如果她还活着,现在又在哪里呢?
“每天都在期盼你的来信,可惜一直都是徒劳。”1946年5月14日,莱德维希用圆圆的、干净的字迹在战地明信片上写下了七行字。当然,6年的战俘生活对他心灵所造成的煎熬,并不是短短七行字所能表达的。莱德维希在明信片最后写下了最重要的内容:“我很好,身体健康,希望你亦如此。衷心地祝福你,亲吻你。你的乔治。”
写完这封信之后的莱德维希离开了战俘集中营,回到家乡了吗?他找到玛莎了吗?他将在明信片上无法表达的满腔爱恋,亲口告诉了他的玛莎吗?看起来,乔治和玛莎之间并没有一个幸福的结局。包含着莱德维希真挚亲吻的明信片,后来投寄了,然而这张已经变得支离破碎的明信片一直都存放在德国斯图加特的教会跟踪服务中心。与其他12万封写于战争动荡期间的信件一样,从未如愿以偿来到收信人的身边。“这就像一个谜题一样。”德国教会跟踪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伊迪斯
德国教会跟踪服务中心已于今年9月30日关闭。该组织的赞助者――德国天主教慈善协会表示,在70年之后,为战地邮件寻找主人,这个具有深刻意义的任务算是大功告成了。该中心大部分资料和剩下的战地邮件都在今年秋天转存到了德国档案馆。那之后,这些邮件的去向就不属于伊迪斯的管辖范围了。
时间侦探
在中心关闭之前的每个工作日,伊迪斯总是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这栋位于斯图加特的白色后院,爬着阶梯来到二楼,希望破解70年的封印。她的任务就是将过去带到现在。如果能为这些无主的信件找到主人,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现年65岁的伊迪斯30年了,是那些了不起的“时间侦探”中的一员。教会跟踪服务中心由德国联邦内务部提供财政支持,受德国天主教慈善协会和社会福利署管辖。65年以来,该组织一直在尝试,将二战期间的战地邮件寄送到收信人手中,将德国战俘的爱的邮件送到其亲属手中;直到今天,这个任务还在继续。
“我现在只想知道,您还活着吗?”一位充满担忧的士兵写信给他的母亲,“您每天过得怎么样,这是我最想知道的事情。如果能听到关于您的只言片语,我就心满意足了……”在薄薄的战地邮件信纸里,我们可以看到,担忧和害怕的情绪在有些凌乱的字里行间满溢。就算已经过去了70年,我们还是可以从这封信中看到一个战俘的绝望和无力感――他什么都没有了。
1946年5月,德国至少有1200万人踏上逃亡之旅。二战结束后的几个月,德国邮递员简直欲哭无泪:当邮箱所属的房子已经被炸毁,街道不复存在,村庄被夷为平地,这些信又该投递到哪里去呢?
1950-1951年,德国联邦邮政局将约120万份战地邮件和战俘信件转交给教会跟踪服务中心。这些信件均因收件人不明而被退回。在教会跟踪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按照地名和人名索引卡片来寻找战争逃亡者和战俘滞留地。这是一次对战俘家人的大搜寻。尽管工资很少、工作很困难,当时的约300名教会跟踪服务中心成员却满怀理想和希望在全德国范围内搜寻,在艰难地询问后,手写记录下每一点琐碎的信息。而这份费尽心血完成的“籍贯索引卡片”目录,使得大部分邮件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得以成功投递。
截至今年6月,还有12万封战地邮件未找到主人,时间却已经越来越紧了。伊迪斯和她的同事又发起一次“冲锋”,或许这是最后一次了。为了让这些邮件能继续传递,他们从去年开始查看了一个又一个装满了战地邮件的厚纸箱,仔细辨认、处理那些支离破碎的信封。他们小心地取出几乎要风干的信,猜测那些褪色、模糊的字迹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将信封上的信息与籍贯索引卡片一一对照,不辞劳苦询问各个地区的户口登记处和信息管理处,并在巨大的“教区登记者资料库”中查找。教区登记者资料库是二战后由熟悉当地情况的医生、教师和牧师齐心协力制作的。伊迪斯和她的同事都在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希望找到这70年来被忽略的线索。
寻找Luize B.
伊迪斯坐在电脑旁边,轻轻地触碰键盘,调出籍贯索引卡片,在搜索界面填写信息。在旁边的会议桌上,一束郁金香正散发着芬芳,旁边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