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肠道微生物可以影响你的情绪
肠道微生物可以影响你的情绪
在许多人眼里,细菌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字眼。说起细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应该将这些有害微生物消灭干净才对。但是研究人员要告诉你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你的身体里的微生物多得令人难以想象,光是肠道里就住着多达百万亿的微生物,它们帮助分解食物,同时在身体免疫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影响你的情绪。
中国论文网 /8/view-7218754.htm
细菌的“个人简介”
细菌一般都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的细胞与构成人体的细胞是迥然不同的,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而且除了染色体DNA之外,细菌还有一小段“额外”的DNA,叫作质体或质粒。细菌缺少被细胞膜包着的细胞器,如作为我们细胞生命“电池”的线粒体。几乎所有的细菌都有一层细胞壁。
大多数细菌都是利用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来进行日常活动的,但也有的细菌利用的是光能。细菌的长度一般只有几微米,例如,鼠李糖乳酸杆菌的细胞只有3微米长。我们人体内不同种类的细胞大小差别很大,红细胞的直径只有7微米,而人类细胞中最大的卵细胞的长度可达120微米,大致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
事实上,并非所有微生物都是有害的,有的微生物与人实际上是友非敌。大多数的肠道微生物(当然包括细菌在内)是在人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从母体中带来的;如果你是剖腹产生下的,它们可能来自皮肤接触和周围环境。出生后,饮食、抗生素、遗传基因以及压力等多种因素都会对你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对于人体的影响力不亚于我们的大脑。
肠道微生物成为研究热点
长期以来的观点认为,大脑操控和影响着身体各个部分,当然也包括大脑对肠道的影响。但现代医学认为,大脑与肠道是双向作用的,大脑对肠道产生影响,肠道同样也对大脑产生影响。新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通过对大脑的影响,能够改变我们的情绪。许多疾病,如肥胖症、社会行为障碍、帕金森氏病以及焦虑症等都与肠道细菌相关。
10年前,日本一个研究团队对老鼠肠道微生物菌群进行了研究。实验用鼠并非普通的老鼠,而是在无菌环境下培养的小鼠,目的是为研究人员提供一批没有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的“无菌鼠”,用来研究在细菌进入小鼠体内前后的大脑行为。研究结果令研究人员非常惊讶,与体内有大量微生物的普通鼠相比较,这些“无菌鼠”在细菌进入体内后产生了大量的应激激素,甚至它们的大脑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也显著增加。BDNF是一种对神经元(大脑细胞)生存、生长以及连接都有重要作用的大脑物质。
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之后,许多研究人员加入了这场无菌鼠研究热潮。其中特别有意思的是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简“十字迷宫”实验。他们发现,在“十字迷宫”实验中,无菌鼠在风险承受区域徘徊的时间比体内有大量微生物的同类要长得多,这表明无菌鼠的应激激素水平增加,但焦虑水平有所降低。而且,无菌鼠的大脑还显示了BDNF蛋白编码分子的变化,表明肠道微生物能够干预和影响大脑的焦虑情绪。
体内微生物群落与行为之间的有趣关联当然没有这么简单。BDNF蛋白编码分子的变化似乎还有性别上的差异。同时,最近的老鼠实验发现,没有肠道微生物的老鼠表现更为焦虑,而且,感染了“坏”细菌的老鼠会导致焦虑行为增加。
肠道微生物的医疗应用前景
微生物对行为的影响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在一些最令人惊讶的实验研究中,科学家将有焦虑行为老鼠的肠道细菌移植到行为大胆的无菌鼠体内,结果如何?老鼠的行为也被“移植”了过去。
然而困扰科学家的问题还有很多,特别是与年龄相关的问题。一些研究表明,要通过肠道菌群改变无菌鼠的应激反应和焦虑水平,只有在它们年幼时才有效果。如果要在人类身上产生这种效果,最佳干预时间是在儿童期和进入青少年期之前。
有意思的是,我们体内本身的微生物群要到3岁时才能稳定下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胃肠病学家艾米兰
尽管如此,对老年人肠道菌群水平的干预也很重要,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菌群水平会自然下降。进入老年后,“微生物的构成、多样性及丰度都会明显下降。”且梅耶认为:进入老年后,肠道菌群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更大。
益生菌与大脑
但是肠道微生物对大脑和行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目前还远未清楚。如果一个人头痛,有可能是头部受到了撞击,也有可能是因为脱水。两种完全不同的机制有可能导致产生同样的症状。肠道微生物对大脑和行为的影响也是如此。
研究提出了多种可能的机制,其中一种可能是,肠道细菌,或者是肠道细菌产生的分子,能够直接或间接与肠道迷走神经分支产生交互作用。这些信号或发向大脑,影响激素信号途径;或通过肠道壁内的神经元和迷走神经与免疫系统互动,触发反应。另外,就在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微生物还有可能对血脑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江苏省公务员省考《行测》联考-部分真题(A类).pdf VIP
- 校园消防安全台账范本.docx
- 2024版加油站安全生产管理台账样本.doc VIP
-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科利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PC工法桩专项施工方案 .doc
-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pdf VIP
- JT_T 410-2022CN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标识.pdf
- 标准图集-22TJ310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系列产品-下册.pdf VIP
- 汽车基础知识在线试题答案2.pdf VIP
- 地质勘查坑探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