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出来的家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背出来的家园

背出来的家园   我的老家地处滇西高原澜沧江西岸的一个中山河谷地带。小山村所坐落的这个山坡比骆驼脊背还陡峭,进出村的道路比羊肠子还弯曲。有人用歌谣形容这个地方:“江边大地日头黄,出门就爬大石坎,猴子过山淌眼泪,山羊下地滚撇坡。” 中国论文网 /5/view-7110350.htm   老家人管盖房子叫“背房子”,一个“背”字道出建盖一间房子的辛苦与艰难。   自我记事起,40多年的时间,我们家的房子先后更替了四次:第一次盖的是“罩笼房”;第二次盖的是土坯房;第三次盖的是砖瓦房。直到去年,“10.7”普洱大地震,政府号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我们家才盖起楼房。   这四间房子与其说是盖起来的还不如说是“背”出来的。   1983年,我家拆除原来像鸡窝一样的“罩笼房”,开始盖土坯房。那时我在读初中,几个弟妹都还小,为盖这间房子,父亲和母亲开始了一生以来最艰苦的劳作。1983年,在我的家史中将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土坯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是:下基础的方块石,支撑屋架的柱子、函条和椽子,砌墙用的土坯、沙子和石灰,铺屋顶用的稻草。   筹备这些材料,父亲和母亲作了相对明晰的分工:父亲负责砍木料、打石头、脱土坯,母亲负责搬运除木料以外的其他建筑材料。   父亲的石场在离村子5公里外的玉米地头上,来回要一个多小时。天还没亮,母亲就出门去背石头去了。一块方块石长两尺、宽一尺左右,小的有30多公斤重,大的有40多公斤甚至50公斤。母亲一次只能背一块石头,一天到晚顶多也只能背三四趟。下基础用的400多块石头,母亲一共背了四个月。待所有的石头都背到家门口的时候,麻栎树做的背架都已经散架了。   脱土坯的场地没有那么远,就在离我家不到一公里的园圃地头,但盖房子需要的1万多块土坯,母亲还是背了三个多月。   稻草得从收割后的稻田里背来,母亲一次能背20多把稻草。我至今记得母亲背稻草时的情形,远远望去像背着一团硕大的云朵。   背东西的时候,母亲喜欢拄着一根拐棍。拐棍有两个作用:一是助力,二是平衡。拄着拐棍,再陡的坡也不会跌倒。村里人戏称拐棍是江边女人的第三只脚。   母亲背石头、背土坯、背稻草行走在江边坡路上的情形有点像沙漠上负重前行的骆驼。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没见过真正的骆驼,但在所有的动物中,骆驼给我的印象最深。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提到过母亲的精神就是骆驼精神。老师对这篇作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我将来一定会成为作家。可我这位蹩脚的作家一辈子也没能写好关于母亲的文章。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这一辈子吃过的最高级的营养品就是红糖。一天的劳累后回到家,母亲常常啃一点红糖。母亲说红糖可以消解疲劳,安神定心。我参加工作后,每年春节回家都会买几块红糖给母亲,我希望母亲多吃红糖,健康长寿。   那时,我也想到运送这些建筑材料能不能用自制的独轮车。但母亲说,用独轮车要挖路。在岩石丛生的江边地上挖这样的路别说一家人,就是一个村子的人合力也办不到。   通公路是江边山人的梦想,这个梦想一直持续了几百年。后来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可母亲却没能坐过一次车。母亲说,车这个比水牛还大几倍的东西,跑得比兔子还快,坐上去还不把人弄散架了。   背这些盖房子用的材料,母亲的背上尽管垫了一块编织袋,衣服还是磨出了方块石一样长宽的破洞来。后来,母亲把衣服上的这个破洞补了,继续穿着这件多了一块长方形“图标”的衣服走在江边山地的路上。看到母亲的背影,我的心像被刀子戳一样疼。   一年后,我家的土坯房终于巍然耸立在我们村中。盖起了土坯房,母亲的脸上增添了一些笑容,父亲的腰杆也挺得更直了。母亲走在村路上逢人便讲:“盖这间房子真是累坏了孩子他爹。”父亲则说:“这间房子是孩子他娘背出来的。”我从父母相互赞许的话语中看到了人间恩爱。我相信,没有领过结婚证的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几十年,一定有着坚如磐石的感情。否则,我家四个兄弟姐妹就不会像现在这般智慧和善良。   10年后的1993年,我家开始盖砖瓦房。父母和我在家的几个弟妹又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房运动。1993年的乡村已经普遍通公路,但乡村稀缺的车辆只适用于进城运水泥、钢筋和化肥等农用物资,当地建房用的砖瓦仍然得靠背。母亲说背砖瓦不像背石头、背土坯那样劳累,砖瓦场就在离村子不到一公里路的村旁,一天可以背十多个来回。但那年,我感觉到母亲的腰更弯了,背着砖瓦上坡的时候几乎是手脚并用,不是在走,而是在爬。我对母亲说:“背不动就别背了。”而母亲却说:“还背得动,别说盖这间房子,就是以后盖一间楼房也可能还背得动水泥。”   盖这间房子的时候,我的几个弟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间房子用的砖瓦,不到两个月就背完了。为此,母亲常常自豪地说:“儿多便是福。”   我家一共有四个兄弟姐妹,除了我,其他几个弟妹都在家务农。但在我的印象中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